第33部分(第1/4 頁)
二月二十八日,以李富春為書記的中共江西省委,出於無奈,只得批評“會尋安”縣委“所犯純粹防禦路線之來源,與羅明路線相同”。可是,中共臨時中央對中共江西省委的表態深為不滿,認為鄧小平即“江西的羅明路線”,認為中共江西省委犯了“嚴重錯誤”。於是,中共臨時中央一邊決定改換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一邊決定甩開省委,直接派張聞天去“會尋安”召開黨積極分子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反對鄧小平。”張聞天作為中共中央代表,來到了“會尋安”。如今,仍可從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所透過的《會尋安三縣黨積極分子會議決議》中,看出當年“批鄧”的真實情況:
“大會完全同意中央局代表洛甫同志的政治報告與結論。”
“大會認為會尋安三縣過去在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執行了純粹的防禦路線這一路線顯然同黨的進攻路線絲毫沒有相同的地方,這是會尋安的羅明路線,說純粹防禦路線不是羅明路線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決議還指出,“這一反純粹防禦路線的鬥爭的深入,省委也應負一部分重大的責任”。會議一結束,“會尋安中心縣委”便進行改組,鄧小平被調離。
張聞天回到瑞金後,趕寫了《羅明路線在江西》一文,發表在四月十五日出版的《鬥爭》上。文章認為,“羅明路線不但在福建的杭永巖,而且在江西”;“純粹防禦路線的問題,不但在會尋安,而且還在江西其他地區”。這樣,一下子就把批判“羅明路線”,擴大到江西各地區。文章又一次批評中共江西省委,“對於羅明路線在江西的存在,始終沒有公開地指出來”。張聞天的文章,當然是代表中共臨時中央寫的。文章發表的翌日,在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下,召開“江西黨三個月工作會議”,集中所謂“布林什維克的鬥爭火力”,開展反“江西羅明路線”,一下子擴大了,擴大到批鄧、毛、謝、古。鬥爭不斷升級,鄧、毛、謝、古不僅成了“江西羅明路線”的代表人物,而且成了“反黨派別”以至“反黨小組織”!
《鬥爭》、《紅色中華》接連發表火辣辣的批判文章:《給江西羅明路線的回答》、《為黨的路線而鬥爭——要肅清在江西的羅明路線,粉碎反黨的派別和小組織》、《毛澤覃同志的三國志熱》毛澤東在福音醫院跟羅明的見面,會惹出個“羅明路線”,又派生出“江西羅明路線”,真是始料不及。其實,批毛澤東,批毛澤東路線,批“毛派”,中共臨時中央倒是有計劃地一步緊逼一步對於鄧小平來說,這次作為“毛派的頭子”挨批,是他一生“三起三落”的第一次“落”——此後的第二次“落”是“文革”初期批“劉鄧路線”,第三次“落”則是一九七六年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歷經三劫而不倒,他被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裡稱為“永遠打不倒的小個子”。他怎麼會成為“毛派的頭子”呢?鄧小平是在一九二二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八七會議之後,二十三歲的鄧小平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領導廣西百色起義,成立紅七軍,鄧小平任政委。一九三一年二月,紅七軍佔領江西崇義縣,前委決定派鄧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在上海,鄧小平寫了《七軍工作報告》。這時,紅七軍進入江西興國,與朱、毛紅軍會師。
一九三一年夏,鄧小平奉派從上海進入中央蘇區。最初,他作為中央特派員,在閩西巡視。七月,他奉命趕往瑞金。八月初,他和金維映一起來到瑞金,與謝維俊共事。他出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那時的瑞金,正處於一片混亂之中。中共瑞金前縣委書記李添富和縣蘇維埃主席謝在權在那裡搞肅反擴大化,到處抓“社會民主黨”,把瑞金的革命先行者、原縣委書記鄧希平也作為“社會民主黨”殺害了。瑞金縣大批幹部被捕、被殺。鄧小平到了瑞金,下令拘捕了李添富以及謝在權。九月,鄧小平在瑞金召開公審大會,槍決了李添富、謝在權,得到了廣大幹部和人民的擁護。
在瑞金,鄧小平工作了十個多月,而後調任“會尋安”三縣中心縣委書記。在批判“江西羅明路線”開始之際,鄧小平正接到調令,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鄧小平挨批,是因為他在“會尋安”實行毛澤東的游擊戰術。一九三二年十月後,原本守衛那裡的紅軍獨立三師奉令調往別的地區,廣東國民黨陳濟棠部隊朝“會尋安”撲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鄧小平放棄尋烏縣城,開展游擊戰爭,這就被說成“純粹防禦路線”,說成“江西羅明路線”!毛澤覃是在一九三一年六月,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