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種解釋都有,歷史學家們分析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說希特勒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擔心坦克部隊陷入佛蘭德的沼澤地,有必要儲存坦克師的實力,以備隨後用於法國南部的戰役;二是說一向喜歡吹牛的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可以單獨解決敦刻爾克和加萊港。
不論原因是什麼,希特勒的緊急〃叫停〃確實給幾十萬盟軍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撤退時機,雖然盟軍此前已經揮霍了太多的時間和戰機。
大約在一週之前,5月16日,驚慌失措的法國總理雷諾將83歲的貝當元帥從駐西班牙大使的任上召回巴黎,又從貝魯特召回了73歲的魏剛將軍。每位法國人一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就立刻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他們的出山好像保證了歷史會重演一樣。
然而,法國卻不願意想起:這兩位民族英雄曾經長期負責治理法國的軍隊,法軍所採用的陳舊過時的作戰概念和方式正是他們的傑作,而這正是法國目前遭受挫敗和不幸的重要根源。
5月19日,雷諾臨陣換將,解除甘未林的職務,任命魏剛為法軍總司令。而魏剛當時對戰況一無所知,只曉得敵人已深入腹地,但是完全不瞭解盟軍的兵力和動向。魏剛想親自了解前線情況,因此不能做出任何決定,盟軍的戰役指導一時中斷了。
第14節:像是一條想要溜走的魚2005年04月20日
5月21日,魏剛飛到伊帕爾,打算召開各戰區指揮官會議。但是,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將軍未能到會。魏剛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法國第1集團軍群司令比約將軍討論了局勢,建議組織被德軍分割的各集團軍向南反突擊,與南部索姆河一線的法軍主力會合。魏剛委託比約將軍負責落實突擊任務,然後就飛回了巴黎。
魏剛走後2小時,戈特將軍才趕到伊帕爾。比約轉達了魏剛的意圖。之後,比約在返回司令部的途中遭遇車禍身亡。法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朗夏爾接任第1集團軍群司令。
5月22日,盟國最高軍事會議在萬森舉行,魏剛闡述了他的反突擊計劃,並宣稱:〃德軍已墜入陷阱,只要蓋子一關上,他們就必將被消滅。〃盟國最高軍事會議批准了魏剛的計劃。
然而,5月21日深夜,當兩個法國師在阿拉斯地區發起進攻時,英軍卻在迫使德軍後退了幾公里之後停止了前進,25日深夜英軍撤離了阿拉斯。法軍也隨即撤退到杜埃、拉巴塞、貝頓三運河地區。被逼到海邊的盟軍企圖與南部法軍主力會合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嘗試,就這樣收場了。
事實證明,盟軍經不起艱苦環境的考驗。當時,戈特將軍關心的主要是儲存英國遠征軍。其實,早在5月17日,他就下令一些英軍後勤部門撤回英國。5月19日,英國海軍部也已著手製定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計劃。丘吉爾在盟國最高軍事會議上大談英法友誼,卻對英軍的撤退計劃隻字不提。
英軍在25日的撤退行動就像是一條想要溜走的魚,引發了漁夫重新拉緊魚網的警覺,停滯了3天的德軍在26日接到了繼續向敦刻爾克推進的命令。盟軍也在當天放棄了同法軍主力會合的企圖,開始向敦刻爾克撤退。而戈特將軍也接到了英國政府同意實施英軍撤出法國的〃發動機戰役〃的電報。
5月27日,比利時國王〃看不出〃繼續與德軍作戰有什麼〃意義〃,決定投降。28日,比利時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將武器裝備完好地交給了德軍,比軍全部成了俘虜。
比軍投降後,餘下的法軍和英軍被德軍封閉在敦刻爾克附近不到60平方英里的〃口袋〃裡。德軍轟炸機從27日起便開始猛烈轟炸敦刻爾克,但是,英國空軍也派出了所有的後備戰鬥機來保衛灘頭陣地、登船點和停泊的船隻。27日,僅僅撤走了7700名英軍。
英國海軍部集中了693艘軍艦,還徵用了大量的商船和漁船。法國海軍部也組織了15艘驅逐艦、20艘其它艦艇和近200艘民用船隻來撤退法國軍隊。海岸居民點的許多摩托快艇、遊船、疏浚船、拖網船和帆船也都參加了拯救盟軍的工作。
5月28日,英軍撤走了17000人,但是海灘上仍有大量計程車兵等著輪到他們上船,而這些士兵的給養也需要用船運來。5月29日,救走了47000人。戈特將軍決定丟棄所有的武器。按照他的指示,英軍不許攜帶武器的法軍進入海灘,法軍因而未能撤退。後經法軍指揮部要求,英軍才同意每天給法軍提供5000人的艙位。
到5月30日,英國遠征軍已經全部撤到環形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