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壯漢靠近,看待壯漢的眼神中也充滿了探究。馬寧不僅為壯漢點了煙並遞過去,對方說話時他一直在頻頻點頭。馬寧鄭重其事地對壯漢說:“你要學學法!”王智、費俊在一邊掩口而笑,馬寧渾然不覺,仍然是那麼的一本正經。“你要學學法!”他再次強調指出。壯漢那本已開始明亮的目光隨即暗淡下去了。“我不識字。”他無可奈何地說。
“不識字就讓人講給你聽。”馬寧說,“不管識字不識字都要學學法,法不僅是為識字的人制定的。不管識字不識字都要學法、守法,否則就要犯錯誤,那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在碼頭
1961年5月17日出生於南京。
1969年11月,隨父母下放至蘇北農村。
1978年中學畢業,考入濟南山東大學哲學系。
1979年10月,父親方之病逝。同年,接觸北島主編的民刊《今天》。
1980年在《青春》雜誌首次發表詩歌。
1981年參與“雲帆”詩社活動,接受校方“專案組”審查。
1982年大學畢業,分配至西安陝西財經學院馬列教研室。
1983年前後(1982年~1984年)寫作《有關大雁塔》《你見過大海》《一個孩子的訊息》《我們的朋友》等詩歌。主編油印刊物《老家》,共出3期。
1984年調動工作回南京,在南京財貿學院教書。
1985年創辦並主編民刊《他們》(該刊物共出九期,至1995年)。
1986年參加《詩刊》主辦的第六屆“青春詩會”。
1992年出版詩集《白色的石頭》(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辭職。
1994年被招聘為廣東省青年文學院合同製作家,為期兩年。
199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樹杈間的月亮》(作家出版社)。
1996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我們的身體》(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7年出版詩文集《交叉跑動》(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8年出版散文集《韓東散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和朱文發起“斷裂”行動。
1999年主編“斷裂叢書”第一輯。參與刊物《芙蓉》的編輯工作(前後約三年半)。
2000年出版中篇小說集《我的柏拉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參與“橡皮文學網站”的創辦。
2002年出版詩集《爸爸在天上看我》(河北教育出版社)。主編“年代詩叢”第一集。參與“他們文學網站”的創辦。
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紮根》(人民文學出版社)。主編“年代詩叢”第二輯。完成《毛焰訪談錄》(尚未出版)。
2004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下放地》(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篇小說集《障礙》(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隨筆文論集《愛情力學》、訪談錄《寫作者、異類》。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3年度小說家獎”。獲“中華文學人物·2003年度最具活力的作家”。修改長篇小說《我和你》(尚未出版)。
答記者問(1)
記者:你的小說《紮根》獲得2003年度小說獎,你對自己的這部作品感覺是怎樣的?
韓東:第一章進入得慢一點,第二章長一些,到第三章就好看了,往後從閱讀上來說是很有趣的。
記者:我看過其他“文革”題材的小說,寫得特別的悲苦,簡單地認為“文革”是一個苦難的時代;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文革”歲月依然是他們的青春豐碑。而你的《紮根》冷靜、剋制,似乎“沒有態度”。
韓東:我關注的不是“文革”題材而是日常生活,只是它恰恰發生在那個時期。這種日常生活是實際的,不是概念。比如我們說“文革”是一場災難,就是一個政治概念。對於具體的人,他感覺到的可能是一些瑣碎的細小的事情。他需要把日子一天天過下去。他有日常的歡樂和悲傷,以及生老病死。這些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一樣的。
記者:那你對“文革”的印象是怎麼樣的?
韓東:不好說。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他感到的只是某種周邊的景象。比如我現在生活的世界,我看到就是周邊的東西。“文革”對我的寫作不重要,它只是一個背景。
記者:你這部小說關注的是“文革”時期的日常生活,這是否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