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劇改革運動的
問題。
周信芳對田漢說:“京劇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這不但是由於國家
民族的需要,也是出於京戲自身的存在和發展的需要。現在京劇已走到沒落
的階段了。京朝派的末流死樣活氣地者那麼幾句〔慢板〕、〔原板〕、〔反
二黃〕、〔反西皮〕,人家不要聽了;江南派的戲重情節,好時髦,毛病是
過火,華而不實,惡性的更如雜耍。京戲如不改弦更張,京朝派也好,江南
派也好,都沒有出路。”
田漢問:“你認為,京劇該怎麼改革呢?”
周信芳說:“最要緊的是使京劇成為完整的戲。以前京戲以伶為本,看
個人不看戲,今後的京劇要以戲為本,看戲不看人,打破角兒制度,注意好
的劇本。現在需要更多的社會戲,兒女戲,批評舊女性,描寫新女性的戲。
今後的京劇團應該為劇本找演員,不應該單為演員找劇本。”
田漢又問:“在京劇技術方面,你的看法又怎樣?”
周信芳說:“我以為舊劇的改革,不但要提高他的思想內容,更應爭取
高度的技術。不能讓舊劇原有的精美的技術失傳,應該好好儲存。恢復舊劇
技術的最好法子,不是消極的當作古董儲存,而是積極地把它吸收在新的東
西里面,去作為它重要的成分而流傳下去,並得到發展。”
周信芳又深有感嘆地說:“這幾年某些地方戲曲,如越劇改革很是可觀。
他們本來較為落後,但他們積極向京劇、話劇、電影和一切進步藝術學習,
所以能在短期內獲得長足的進步。京劇原是老大哥,必須虛心學習,奮起直
追。”
周信芳談了許多關於京劇改革的看法與打算,田漢很為讚賞,他稱周信
芳為“平劇改革運動有力的領袖之一。”並撰寫了題為《周信芳先生與平劇
改革運動》的長文公諸於世。
後來,田漢、周信芳與郭沫若、許廣平等人同去虹橋公墓祭掃魯迅先生
墓,田漢與周信芳還順便去看了吳世寶的墓,這個特務頭子墓碑上的字已被
群眾鑿掉,石欄碑帽也被砸了,墓碑上吳世寶的肖像不但被毀,還寫有“遺
臭萬年”的字樣,田漢很是感慨,當場提筆寫下一首詩:
虹橋墓上餘菸草,凝碧池邊斷管絃,
借問當年吳世寶,可能重陷李龜年。
末句把周信芳比作唐代李龜年,暗指吳世寶逼周信芳唱堂會之事。詩中
蘊含著對抗日時期往事的回憶以及抗戰取得勝利後的喜悅。
第七章天亮之前
構想中的宏偉計劃
抗戰勝利後,周信芳為趕走了日寇而歡欣鼓舞。他很想在戲劇方面大幹
一場,而且設想了一個宏偉的計劃。
他與姜椿芳等同志商量後,準備創辦一個戲劇刊物,專門宣傳和研究戲
劇改革問題,刊物的名稱叫《人民戲劇》,還請人繪製了封面。並提議編寫
《岳飛》,把原有的《風波亭》,發展成為一個表現岳飛生平的大戲。
姜椿芳覺得這個打算很好,便介紹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的教授沈知白,專
為這個戲譜寫了具有民族風格的曲子《滿江紅》。周信芳想把它作為全劇的
主曲,並在戲裡做一些京劇音樂方面的改革嘗試。同時,他還想買下一所戲
院,專門演出他歷年保留的較好的劇目,編演一些改革新戲。他還提議,這
個戲院要選擇在廣大中下層市民集居的地方。
姜椿芳又積極支援他這個打算,為他介紹了靠近南京的亞蒙戲院。經過
洽談,已談妥了戲院的售價。
周信芳還打算去國外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