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頁)
慮,力求萬無一失。我看今天就到此為止吧!”
楊希仲、楊粲三生怕父親要打退堂鼓,連忙站起來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建議父親最好出去考察一下,探個究竟,再最後定奪,好不好?”
楊文光等一致表示同意。
一九一三年秋,五十九歲高齡的楊文光在侄子楊與九的陪同下,乘外國輪船順江而下,第一次離開四川盆地,到漢口、上海等地考察。外面的精采世界令楊文光耳目一新,從而更堅定了他創辦銀行的信心。
一回到重慶,楊文光立即調兵遣將:楊希仲負責銀行的籌備工作,加強與各界及洋人的聯絡,爭取獲得各方面的支援;楊粲三著重內部事務,負責經營管理,推動聚興誠商號業務的發展
分派既定,楊氏兄弟各司其職,各顯神通,都表現出較強的能力。楊希仲曾留學日美,精通日語、英語,在社會上享有“洋翰林”的美譽。他奔走於各政要和洋人之間,為創辦銀行打通關節。
他首先趕到成都,向留日同學、時任四川省財政廳廳長的龔家瞻面陳開辦銀行的計劃。
龔家瞻非常支援,特以財政廳的名義請重慶地方官予以合作。並特別推薦財政廳駐浚川源銀行監理官肖止真,根據政府有關規定和楊氏家族意見代擬公司章程。又介紹其好友何孟庚律師擔任楊希仲的常年法律顧問。
在成都期間,楊希仲還先後拜會了四川都督胡文瀾、繼任財政廳長劉瑩澤、民政廳長陳廷傑。並利用與陳廷傑的師生關係,結識了當時四川的各界名人蒲殿俊、羅綸、肖湘等人。
爾後,楊希仲又偕律師何孟庚轉赴北京,透過留日學鐵道交通專業時的同學、時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長的李景潞,結識了交通部長曾毓雋,再由他們牽線搭橋,與財政部長李思浩接上了關係。他們對楊氏家族創辦銀行都表示支援。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楊希仲將申請成立銀行的檔案呈送北京財政、農商二部立案註冊。一九一五年二月即獲批准。
一九一五年三月十六日,四川省最早的私營商業銀行之一——聚興誠銀行隆重開業。
這天,蹇家橋楊公館和泰來裕巷聚行行址張燈結綵,鼓樂齊鳴,一派喜慶氣氛。’
楊家邀請的黨、政、軍、商、紳各界頭面人物以及外國駐渝的各方面的洋人都紛紛前來,參加聚行的開業典禮。
各商幫同業,平素與楊家就有業務聯絡,今後更要仰賴其資金週轉,一聞銀行開業,也爭先恐後地前來道喜。
一時間,聚興誠銀行熙熙攘攘,賓客如雲。再加上前來搶新聞的各報記者和駐足圍觀看熱鬧的群眾,把個泰來裕巷擠得水洩不通。
楊文光由於年事已高,留在客堂內稍事應酬,出面周旋的乃是楊希仲、楊粲三等幾兄弟。
有關文章這樣記述了聚興城銀行開業盛況,以及楊希仲、楊粲三在開幕典禮中的具體情形。
楊粲三一身中式打扮:灰色的絲質長袍,外罩黑色隱花馬褂,腳踏圓口布鞋,顯得儒雅莊重。他穿梭於賓客之間,十分地沉著、練達。
楊希仲則是一身西式裝束:筆挺的銀灰色西裝,上衣口袋裡裝著摺疊得很漂亮的白色手絹;雪白的襯衣上繫著一條花領帶,十分搶眼;腳上的皮鞋擦得透亮,光可鑑人;高高的鼻樑上架一副金邊眼鏡,風流倜儻卻又不失學者風度。
楊希仲風度翩翩地挽著妻子陳擷芬,周旋於賓客之間。
陳擷芬是上海《蘇報》主辦人陳範的長女,楊希仲留日、留美的同學。她不但人長得漂亮,思想也很開放,非常支援丈夫的事業,成為丈夫的得力助手。這天,她穿著天藍色絲質旗袍,戴著精美的首飾,舉止落落大方,言談嫵媚動人,而又不失高貴典雅。
客堂裡,茂源綢布店老闆王茂源和楊粲三一邊喝茶一邊擺談。王茂源說:
“楊老闆,我們資少號小,以後還望貴行多多支援!”
“當然!當然!敝行以服務社會、造福商業為宗旨,哪有不為商家效勞的!”
“那可就十分感謝了!”說罷,王茂源指著客堂正中貼著“貴行開幕,寰府流通,救濟市面,有德有功”十六個斗大金字的大紅綵緞喜樟說,“這喜幛真是氣派啊!下面寫的那些人是誰?”
“王掌櫃,這胡文瀾是四川都督。陳廷傑是省民政長,劉瑩澤是四川省財政廳長,蒲殿俊、羅綸、肖湘、李文熙都是很有名的人物。他們得知敝行今天開業的訊息後,特地聯名發來這封十六字的電報,以示祝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