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地方軍的訓練與擴大,以便能抽出若干主力,用於開闢東北。
1945年4 月召開的中共“七大”會議上,毛澤東在其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在淪陷區中,東北四省淪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產業中心和屯兵要地,我們應當加緊那裡的地下工作。對於流亡到關內的東北人民,應當加緊團結他們。準備收復失地。”
5 月,毛澤東在七大會議上又一次指出:“如果東北能在我們領導之下,我看這就可以說我們的勝利有了基礎,也就是說決定了我們的勝利。現在我們這樣一點根據地,被敵人割得相當分散,各個根據地都是不鞏固的,也沒有工業,有滅亡的危險。所以我們也要爭城市,要爭那麼一塊整個的地方。我們要有包括東北在內的一塊整個的根據地。這就全國範圍來說,就是勝利有了基礎,有了鞏固的基礎。”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還提出:“要準備20到25個旅,15萬到20萬人,脫離軍區,將來開到東北去東北四省極重要,有可能在我們的領導下。有了東北四省我們即有了勝利的基礎。”
6 月9 日,在七大會議選舉中央委員會時,毛澤東再度談到東北,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的發展,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因為我們根據地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連成一片。”
此後的6 月11日,毛澤東在(關於選舉候補中央委員問題的報告)中又進一步強調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及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沒有丟,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好更鞏固了。”
毛澤東還指出,如果東北四省被我黨我軍佔領,中國革命不但有鞏固的後方,而且將使平津的國民黨軍隊處於我四面包圍之中。相反,如果東北落人國民黨手中,就將使我敵後根據地陷人蔣介石的四面包圍之中。
1945年8 月,當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階段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在26日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曾指出:“我看我們控制東北將是遠東和平的保障。掌握東北是極重要的問題。掌握了可將革命提早若干年,掌握不了可使革命遲延若干年。東北可說是決定中國革命之命運的,所以掌握東北是首要問題,別的地方丟一點也沒有什麼。”
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這些具有遠見卓識的預見,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東北戰略地位的認識,成為中共中央確定戰略方針,把戰略發展的重點指向東北的根本依據。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隨著東北很快光復,中共迅即佈置軍事力量以最快速度搶進東北和熱河地區,好比棋手對弈,剛一交手,棋藝高超的共產黨人已先勝一著。
急劇變化了的國內外政治格局,使東北成為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國際兩大政治勢力爭奪、角鬥的一個焦點;也使中國共產黨人挺進東北,把東北變成奪取全國的戰略基地的理想變為可能。
朝氣蓬勃地創造歷史的共產黨人,以鐵的紀律、意志和信念,把種種可能化作現實。
日本宣告投降時,國民黨400 萬軍隊的主力遠在西南、西北大後方;而中共領導的130 餘萬八路軍、新四軍及220 餘萬民兵,則遍佈於同東北海上聯絡和陸地接壤的華東、華北廣大地區。不僅如此,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早已在東北生根,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抗戰勝利後的形勢,極有利於中共向東北的發展。鑑於上述有利形勢和東北的戰略地位,中共中央審時度勢,確立了迅速發展東北的方針。
毛澤東確實看好了關東,還在8 月10日他就電示山東羅榮桓、黎玉等,令關東子弟兵“萬毅部東北軍人數、戰鬥力與幹部配備狀況請查明,即告並待命調動”。
蘇聯出兵東北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發出準備進佔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朱德一口氣發出七號命令。
與關東直接有關的第二號命令指出:為了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並準備接受日滿偽軍投降,我命令:(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
(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
(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