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頁)
鐵路,逐步逼近山海關。
此時,山海關周圍的中共武裝計有:冀熱遼軍區第19旅之46團、47團;第22旅之64團駐防山海關;第15軍分割槽第17團,第52團約2000人及3 個游擊隊1500人,共3500人圍困遵化;16軍分割槽2 個團(系收編的討伐隊)約1800人,加3 個游擊隊約2000人,共約3800人在豐潤以東鐵路沿線活動;17軍分割槽第14團約1100人活動於豐潤、唐山線;第49團約600 人在灤縣一帶活動;18軍分割槽第56團約1000人,另3 個游擊隊活動於灤縣以南鐵路線。李運昌部雖然人數多,但多為進入東北後才擴編的新部隊,戰鬥力很弱。另3 個小團在唐山附近活動。詹才芳部6000人由玉田調到撫寧。11月2 日,經由承德增援的山東解放軍第7 師1 萬餘人趕到山海關。綜合實力為2。7 萬人。擔任山海關防禦任務的也只有萬餘人,而需要防禦的陣地,從東南海邊到西北九門口、田家崗、黃土嶺計有50餘公里。因此,困難重重。
而國民黨方面的兵力截至11月4 日,塘沽至秦皇島段有美海軍陸戰隊第3 師1。8萬人;國民黨第13軍、第94軍之53師、121 師等部5 萬餘人;另有日軍9500人,偽軍1。7 萬人,總兵力達8 萬餘人。佔絕對優勢。
蔣介石海運第13、第52軍這一招著實厲害。是其在沿平綏、同蒲、平漢、津浦、4 條鐵路線進兵受阻、“行政接收”東北計劃受挫後,所走的第一步“好棋”。此著企圖在於向東北大門山海關進攻,破關後再大舉進兵東北,以實現其武力接收東北的新計劃。
而此時,中共中央決定調往東北的大批部隊和幹部尚在北進途中。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人民自治軍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堅決拒止蔣軍登陸”。“放棄過去分散的方針”、“守住東北大門”、“竭盡全力霸佔全東北,萬一不成亦造成對抗力量,以利將來談判”的指示,改變過去分散佈置的部署,依靠已進入東北的部隊,集中主力對北寧路榆錦段來犯之敵作戰,以節節抗擊敢於踏上黑土地的國民黨軍。
坐陣延安的毛澤東,在此前後不斷接到國民黨軍北上的情報,憑著政治家的敏銳洞察力,他感到了一場大戰將在東北爆發。11月4 日,他以中共中央名義電告東北局羅榮桓等,指出:“戰爭中心將轉入東北,必有一場惡戰。”同日,中央軍委給林彪、彭真的指示電也提出:“11月至12月中旬將是蔣與我武裝爭奪東北的另一次高峰,戰場是在遼寧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