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4 頁)
產主要是靠天吃飯。這幾年,荊州風調雨順,農業生產都獲得了大豐收。但未雨綢繆,劉欣已經將目光放到了興修水利上面。
當時普通老百姓的思想仍然禁錮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願意出來做工的人很少。荊州的工程隊除了已經取得自由身份的萬餘原黃巾俘虜外,還有數千名江夏軍俘虜,人數不足兩萬,比起當初四萬多人的規模小了一半多。現在是農忙時節,是不能大量徵召民夫的,為了興修水利,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將大部分道路的整修工作先暫停了下來。劉欣有時候甚至在想,是不是該組建一支專業的工程兵部隊了。
要保證地方經濟的平穩發展,一個安定的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新收復的荊南一帶,山賊水匪還有很多。除了留在那裡的第四、第五軍團,劉欣又下令將張郃的第三軍團也調到了江南,對各地的盜匪進行不遺餘力的打擊。
經過劉欣對地方權力的連番調整,太守的職位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此,他果斷的將田豐從長沙調了回來,讓統籌負責各地水利建設事宜。攻打江夏城帶來的巨大傷亡令劉欣痛定思痛,研發投石機等大型攻城器械的工作已經刻不容緩。而孔文擔任研究院院正期間,許多研發工作都進展不快,劉欣毫不猶豫地將向朗調回來重新執掌研究院。
襄陽城仍然一如既往地繁榮,四面的城門即使在劉欣對江夏、武陵用兵期間也沒有關閉過一次,這裡作為中南一帶的商業中心的地位已經不容撼動,每天南來北方的客商通宵達旦,絡繹不絕,城內客棧的生意也是異常火曝。
已經過了黃昏,若是在其他城池,城門早已經關閉,而襄陽各門仍然有三三兩兩的人們進進出出,各種車輛也不時穿城而過。
一輛小型馬車直奔襄陽東門疾馳而來,車伕頭也不回地說了一聲:“老爺,前面就到襄陽了。”
第136章 夜遊襄陽
車簾一挑,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探出頭來,說道:“哦,這麼快就到了。”
正在這時,兩名把守城門計程車兵跑了上前,攔住去路。
中年文士眉頭一皺,說道:“聽人說,襄陽城進出自由,看來也是名不符實啊。”
士兵們聽了他的話並不氣惱,其中一人非常有禮貌地說道:“這位先生,你誤會了,我們並不是攔車檢查。城東一帶多是官員府邸,商賈百姓一般不走這條路,我們見你這輛車眼生的很,想必是初次來到襄陽,對襄陽的情況不熟悉,所以來問一問,免得你走了冤枉路。”
那中年文士猶自不信,卻見又一輛馬車從他們旁邊經過,果然沒有絲毫阻攔便進了城門,這才說道:“原來如此,我們是來水軍蔡都尉家走親戚的,從這個門進不算走錯路吧?”
那士兵笑道:“既是去蔡大人家,從這裡走就不錯了。你進了城,順著大道一直走,在第二個路口右拐,進去後沒有多遠,那裡自然會有人幫你通報。”
進城後是不能縱馬的,車伕跳下來,牽著馬,按照那個士兵指點的道路走去,行不多遠,前面又出來一隊士兵,擋住他們。
中年文士只得再次挑開車簾,問道:“又有什麼事?我們是來找蔡都尉的。”
為首一人走上前來,雙手一拱,說道:“請問這位先生與蔡大人是什麼關係?”
這些人比起把守城門計程車兵,明顯要強壯彪悍得多,中年文士知道他們都是些粗人,也不好和他們太過計較,於是淡淡的說道:“我姓黃,是蔡都尉的姐丈。”
為首那人聽這文士自稱蔡瑁的姐夫,臉上神色並沒有絲毫變化,不卑不亢地朝他施了一禮,說道:“先生請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幫你通報一聲。”
姓黃的中年文士不覺有些詫異,他也算是見多識廣,其它地方計程車兵若是知道他是哪位大人的親戚,早就滿臉滿面堆笑在拍起馬屁來了,而眼前這些人卻好像對他的身份無動於衷。文士將車簾輕輕放下,對坐在他身邊的婦人說道:“夫人,看情形,你弟弟的處境恐怕不大妙啊。”
那婦人不覺落下淚來,幽怨地說道:“承彥,早就讓你帶我回來看看家人,你只是不肯。聽說德珪現在因為犯錯,被州牧大人軟禁在家中,你常常自負才學,若是能幫他指點一二,他何至於此啊。”
黃承彥將婦人的手抓過來,拍了拍,說道:“玥兒,你放心,這次回來,就是要幫他想想有什麼解決之道。”
坐在婦人旁邊的一個小女孩,突然仰起頭來,語出驚人地說道:“爹,娘,舅舅既然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懲罰,我們為什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