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匠們都很賣力,這點,鍾進衛看得出來,心裡對結果很是期待。
結果在午後停火降溫冷卻後,工匠們去窯爐內把石灰粘土的混合物取出來一看,面面相覷。都沒變化,看得出來,石灰還是石灰,粘土還是粘土。
這下,把鍾進衛給打擊了,以為大功告成,結果啥都沒變。
鍾進衛就坐在椅子上,看著面前擺著的石灰粘土發呆。原料就是這兩項,自己只是不記得比例而已。如果條件達到,化學反應就肯定會發生,就算比例不對,至少會發生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想得話,應該是反應條件還達不到,也就是說溫度還不夠。想到這裡,鍾進衛抬頭看著圍在原料邊的工匠們,找到面露惶恐的吳勝大問道:“吳叔,這溫度還能提升麼?”
吳勝大搖搖頭,無力地對鍾進衛說道:“大人,草民已經按照最高溫度的cāo作方法來cāo作,這次的溫度已是最高了。”
“那別的地方,比如鍊鐵,燒琉璃的地方,他們的溫度是否會比這裡高?”鍾進衛不甘心得道。
吳勝大還是搖搖頭:“大人,據草民所知,溫度能達到最高的就是這種倒焰爐。”
鍾進衛忽然想到中國古代沒有造出水泥,是不是就是因為溫度一直達不到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個人能發明水泥。對哦,好像玻璃沒能燒出來,應該也是一個道理。
但歐洲至少早就燒出玻璃了,那說明燒玻璃達到的溫度應該不是很難搞出來。要說歐洲領先大明幾百年,鍾進衛是不信的,現在又不是滿清。
吳勝大看鐘進衛在為最高溫度而傷腦筋,想了一下,給鍾進衛提醒道:“大人,要是您在夏天來燒製的話,溫度會高一點。”
鍾進衛一聽,盯著吳勝大道:“夏天燒就能高一點?是不是可以加什麼東西?”
“不是,燒製方法還是這樣不變,裡面的溫度就是會高點,這從燒出來的陶瓷能看得出來。”吳勝大給鍾進衛解釋,其他工匠們也都在點頭贊同吳勝大的說法。
cāo作方式不變,但夏天窯爐裡的溫度會更高,難道是氣候關係?鍾進衛開始回想剛才工匠們的整個cāo作過程。
鍾進衛忽然一拍大腿,站了起來,興奮得道:“我知道原因了!”
安貴義在工地外邊由那個工部主事和一群吏員伺候的舒服,聞報燒製不成功。就撇下他們趕過來看情況。
剛過來就看到鍾進衛興奮得站起來,他也沒搞清楚情況,就拍起鍾進衛的馬屁:“中興伯果然學識淵博,什麼困難都難不倒您。”
鍾進衛看他一眼,沒顧上和他說話,對一邊露出期待之sè的吳勝大道:“你們直接把風鼓進爐內,現在這麼冷的天氣,鼓進去的風太冷,把爐內的溫度降低了;而夏天的時候,鼓進去風的溫度比這溫度高很多,所以爐內的溫度就會相差一些。”
吳勝大聽鍾進衛這麼一說,還真是這個理。不由讚歎道:“大人果然英明!”
鍾進衛不理會他們的馬屁,想著原因找到了,那怎麼解決,不可能等夏天才燒製,而且,就算夏天,就這點溫度差,估計水泥所需產生化學反應的溫度也不夠。
很自然的,鍾進衛就想到,要是把空氣先加熱,比夏天的氣溫還高,再送進窯爐內的話,是不是溫度就能更高了。可怎麼加熱,怎麼送為好呢?
鍾進衛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眼前的這群工匠們聽,吳勝大明白了鍾進衛要幹什麼,就笑著對鍾進衛道:“大人,這點應該不難,家裡的火炕其實就是這個理,可以按照家裡火炕的法子來造一個試試。”其餘工匠也紛紛贊同,他們心裡慢慢的不再怕鍾進衛,就開始表現自己的存在感了。
鍾進衛一聽,有現成案例可以參考,這樣最好,就點點頭道:“好。”
安貴義在一邊也想著怎麼做會比較好,結果還沒想好,就被吳勝大說了,心裡稍微有點懊惱,還比不上這個賤籍的聰明,一下就被他給解決了進氣溫度的問題。
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安貴義連忙對鍾進衛道:“中興伯,咱家也想到一點,您看有用沒用?”
“哦,想到什麼了?”鍾進衛不大相信的轉身看他。
“中興伯既然說進氣的時候會影響爐內溫度,那出氣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影響爐內溫度呢?”安貴義有點得意的說道。
鍾進衛一聽,猛的拍了下安貴義肩膀,誇道:“安公公果然聰明過人,我一定會在皇上面前誇你的。”
安貴義冷不丁的被拍了下,心裡正要埋怨,就聽鍾進衛這麼一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