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出。
祖大壽一邊帶著自己的騎軍往外走,一邊心在滴血。那些站出來的騎卒裡面,有一大半是他的手下。
但在這樣的場合下,他是毫無辦法去阻止那些人站起來。
關寧鐵騎中大部分人都是遼東漢人,他們對話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得最深,因為他們中很多人曾經也遭受過同樣的苦難。
看話劇中積累起來的情緒,在溫體仁述說的資料中得到加深,因此崇禎皇帝一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站了起來。
當臨時校場內只剩下這些願意孤軍出戰蒙古的騎卒時,孫承宗下了點將臺,準備巡視下這些大明軍中的真正精銳。忽然,他發現關寧副總兵何可綱竟然也在。
孫承宗眉頭一皺,把何可綱叫到了一邊道:“你去幹嘛,事先不是已經跟你說過你另有安排麼?”
何可綱忽然單膝跪地,挺直了上身,抱拳向孫承宗道:“本兵,末將願為君分憂,率這支騎軍討伐蒙古韃子。而且末將也想趁此機會實現末將的一個心願,請本兵成全。”
“哦,什麼心願?”孫承宗有點好奇,就問他道。
“督師危在旦夕,末將願以此功勞換督師出獄。”何可綱語氣堅決,擲地有聲,好像用命換的功勞就是路邊撿來的一樣容易。
孫承宗有點無語,這何可綱念念不忘營救他的恩主,三番兩次地想用自己的功勞來換袁崇煥的平安,可謂是重情重義之人。
袁崇煥還是自己提拔起來的人,自己也不想他有事。可到了現在,自己也早已承認當初是看走了眼,忽視了袁崇煥的缺點,才有了今日的結局,也害得他進了大牢。
孫承宗想到這裡,嘆了口氣,上前把何可綱扶了起來。
何可綱一見孫承宗過來扶自己,以為孫承宗答應了,當即喜出望外,他高興地道:“本兵,您是答應了?”
孫承宗看著何可綱那張期盼的臉,心有不忍,不過他最終還是搖搖頭道:“你都說了他現在是危在旦夕,你還要參與進去?”
何可綱聽了心一沉,想說話,卻被孫承宗罷手攔住了,他繼續說道:“大明開國近三百年以來,京師有幾次兵臨城下?土木堡之變後也先領軍來過一次,俺答汗來過一次,然後呢,就是這次了。誰該為此負責?”
孫承宗的嗓門一改以往的響亮,沉聲說道:“他或許對你有恩,但東江鎮呢,京畿之地的百姓呢?有多少人蒙受了家破人亡的苦難,最關鍵的是,建虜此次入侵,讓多少京師的達官貴人,文臣勳貴,皇親國戚蒙受了損失,他們能放過他麼,這些天來要求處置他的風聲有斷過麼?”
“你知道為什麼這次出兵蒙古,沒有人反對,因為他們也恨蒙古人,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說到底,就是一個利益問題。不要說你,就是老夫去求情,都不會有用。”孫承宗有感於何可綱的重情重義,就對他多說了點。
“本兵,那麼說督師沒救了?”何可綱滿臉失望地問道,在問出這話的時候,在他的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孫承宗並沒有回答這個答案很明顯的問題,他對何可綱道:“關寧軍中的形勢很是複雜,時常有鬧餉的事發生。你應該知道,朝廷已是盡最大能力照顧關寧軍。裝備,軍餉都是邊軍中最好的,可遼東建虜卻越戰越強。”
何可綱一聽孫承宗忽然扯到了關寧軍的話題,有點意外,卻也認真聽著孫承宗的話語。
“遼東幾大將門互相聯姻,互通有無,坐大之勢已越來越明顯。朝中有人懷疑他們學當年的李成梁,放寇自重,以致出現不可收拾之局面的出現。當初遼人守遼地是沒錯,錯就錯在高階將領也都是遼人。上次復宇私自帶兵回山海關,朝廷重資所建之關寧軍,猶如其私軍一般。此事極大地震撼了朝廷,雖然朝廷赦免了復宇此次冒失之舉,但也絕不允許再出現這樣的情況,軍隊只能是朝廷的軍隊。”孫承宗臉色嚴肅地對何可綱說道。
何可綱沒有說話,當初的事情他也有參與,現在回想起來,好像就是祖大壽一個人上下一說,護衛京師的一支軍隊就拋下一切跑了,朝廷的當心還是有道理的。
而且何可綱一直在關寧軍中,對於目前關寧軍中祖家獨大的情況也是知道的,祖家還和另外一個將門吳家結為了姻親,也是事實。
“請本兵示下。”何可綱想著想著也覺得事情比較嚴重,就向孫承宗表態道。
“過幾天朝廷有新任命,到時候會抽調一部分祖家的兵力出來,而你則要紮在關寧軍中做牽制,這也是為什麼不讓你出戰蒙古的原因。朝廷信任你,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