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2/4 頁)
虜的軍事能力,在殿內的幾個人都不會輕視,否則明軍也不至於連戰連敗,遼東的大好河山都淪陷了那麼久,也收復不回來。
崇禎皇帝當即點點頭道:“朕會提醒他一下。”
“陛下,關寧那邊動靜如何?”鍾進衛談著登萊明軍,也就想起了孫承宗那邊。這一主一輔,應該同時並進才行,否則任何一方受到的壓力都會大。
崇禎皇帝一聽,眉頭微微一皺,他在御案上找出一份奏章,讓王承恩轉給鍾進衛看,一邊說道:“朕對孫師傅的方略不甚滿意,已壓了一些天沒有批覆,你來看看如何?”
第五百零八章 要撥款先出力
鍾進衛拿到孫承宗的奏章看了看,發現孫承宗的策略還是築城遞進壓縮建虜空間。
奏章上寫了首要一步就是重修大淩河城,並言明只要大淩河城建好,寧錦就多了一份安全,那些野外的肥沃之地就可以開墾出來,也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在奏章中,還特別提到了用水泥來修建,不但牢固,而且速度更快。
鍾進衛覺得這主意也可以,現在國庫在自己的努力下,應該也能支撐這個計劃。甚至可以把原本用於天津衛的錢先用於這個計劃,畢竟天津衛暫時還沒有大規模建設的打算,最多是修一個港口出來。
但崇禎皇帝為什麼不滿意,甚至壓了好多天呢?
他合上奏章,想給溫體仁,卻見他搖首示意,顯然已經知道奏章的內容。
於是,他就還給一邊的王承恩,然後問崇禎皇帝道:“陛下,孫大人這法子也算穩妥,不知為何陛下要壓著呢?”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沒瞧明白,就給他解釋道:“關寧前線,未嘗有過和建虜野戰取勝的戰事,甚至非迫不得已,都不敢出城。如此一來,要是大淩河城修建完畢後,建虜圍而不攻,然後派兵進入寧錦一線,或到山海關,那麼這一片開墾出來的良田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建虜?”
鍾進衛一想,崇禎皇帝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歷史上好像大淩河重新修好後,就是被圍死的。
不過他轉念又一想,歷史已經被自己改變了,也不一定再會有這個結果。
在歷史上,建虜攻下大淩河城也是動員了全國的力量,圍了好多個月,直到城裡沒糧後才打下來的。
那個時候,他們不用擔心登萊一線,不用擔心後方空虛。
但現在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建虜對登萊明軍的擔心,更甚於對寧錦一線明軍的擔心。
因為寧錦明軍躲在烏龜殼裡面,只防守不進攻;而登萊明軍卻頻頻出擊,讓建虜不光是人員,連糧食都損失不少。
鍾進衛想到這裡,就向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言之有理,不如讓孫大人那邊證明他們也有野戰之力,至少要時常派兵出去騷擾建虜,不能光憑城池堅守,那麼就可以同意他以城為跳板,逐步向前壓縮建虜的空間。”
崇禎皇帝聽了鍾進衛的建議,一下沉默不語,思考起得失來。
溫體仁歇了一陣,精神好多了,他也開口說道:“中興侯,築城遞進法雖保險,但花費巨大,這點也不可不考慮吧?”
鍾進衛一聽,轉向溫體仁說道:“溫大人,費用確實是高,但只要能有效防止建虜再度南下,還是值得的。再說,這些錢最多也是提前用了而已。”
崇禎皇帝雖思考著,但也在聽著兩個臣子的說話。
此時一聽鍾進衛的話,有點好奇地問道:“鍾師傅為何說築城的錢只是提前用了而已。”
鍾進衛一聽崇禎皇帝問話,就轉過頭來解釋道:“陛下,之前已經有計劃,北美航線需要大型補給站。而且最好是從海參崴為出發點,省卻朝鮮半島這一大段海路。那麼陸上之路也需要補給點,需要建城。因此,大淩河城也可以當沿途的補給點先建了吧。”
雖然鍾進衛的這個解釋並不是很讓人信服,但結合所有因素看起來的話,也還將就吧。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轉頭看向溫體仁,諮詢道:“溫卿的意思呢?”
溫體仁剛才也一直在考慮,見崇禎皇帝問起,就回答道:“陛下,臣同意讓寧錦一線證明有能力依託城池有和建虜野戰之力,則可同意其所請。”
崇禎皇帝見溫體仁也這麼說,就同意道:“如此,朕就按照這個意思回覆孫師傅了。”
也就是說,關寧一線要出力證明給朝廷看,然後才會得到軍費,朝廷不會再無條件的支援關寧一線了。
這事議完,溫體仁和鍾進衛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