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第4/4 頁)
燧發槍,心中因興奮而緊張。
朱元中聽了笑笑道:“建虜雖然已經撤走了那些無聊的投石車,可他們的探馬卻還在活動。我們這一路,肯定能碰到建虜。”
“碰到最好,打他孃的,多立點軍功賺個酒錢。”一個新軍老卒也笑著道。
新軍老卒從去年到今年的戰事中,已經鍛煉出了對建虜的心理優勢。在他們的眼裡,彷彿建虜就是他們的勳章,只等著他們去摘取。
這其實不能怪他們輕視,因為他們確實有這個優勢。
萬曆年間的戰神戚繼光在他的兵書《紀效新書》卷六中有要求,鳥銃的訓練,要求達到八十步遠的地方,打中人形靶子為三發中一為合格,三發中二或者十發中七為精,三發全中為特優。
而書中對弩的要求,只是在六十步遠的地方,射中人形靶子為三發中二就是善射。
新軍的訓練,在鍾進衛捨得下本錢的訓練下,普通都是三發中二的水平。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手中的燧發槍射程,對上建虜的弓箭射程,要多二十步的距離。
明末這個火槍的射程,西方要到拿破崙時代才能趕上。
大明擁有這樣的技術,最終卻敗在了建虜弓箭的手中。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戚繼光早有說明:鳥銃固優於矢,但銃精則勝於用矢。銃具不如式,習之不精,反不如矢,而讓敵以長技矣。
也就是說,鳥銃質量好,訓練足,那麼鳥銃就優於弓箭;但如果鳥銃的質量差,訓練又不足,那麼就不如弓箭,會被弓箭所克。
歷史上的明末貪腐橫行,不要說這些火器了,連盔甲、弓箭等等,反正所有的戰備物資無不缺斤少兩,質量極差。害得後世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熱武器竟然會敗在了冷兵器手中。
現在因為鍾進衛的穿越,新軍手中的武器,比起戚繼光時代的鳥銃更好。第一是燧發代替了火繩,第二是加裝了刺刀。
這些原因一結合起來,這名新軍老卒的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朱元中騎在馬上,看著自己的手下,特別是那些登萊新軍,提醒他們道:“只要你們臨敵不要慌,按照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