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直抵九江。彭玉麟、李元度看到天國兵猝至,雖然守護森嚴,卻未有通報曾國藩準備。
卷: 當下天王兵至九江,離城只二十里。天王令部將汪永成領五千人,各暗藏短槍,並攜火藥,乘夜望九江先行。天王復令陳芒其、林啟榮,各領五百人隨行,天王也隨後令軍大進,汪永成先抵九江城外,並無人知覺。可巧彭玉麟、李元度,俱領軍在城裡。汪永成乘勢發炸起來,城垣陷了數十丈,如天崩地裂。清國彭、李兩將大驚,急調軍來救時,陳芒其一人先到,彭玉麟一頭禦敵,一頭接戰,城垣內外,彈如雨下。不多時洪天王大隊已到,俱用長槍轟進城裡。洪大王另分軍偷過後路攻城。清兵首尾不能相顧。城內人馬又少,不能抵禦。陳芒其、林啟榮,一擁進了城垣。血肉相搏,好一場惡戰。天國兵因天王親自領兵,膽氣愈壯,清國彭、李兩將,知不是頭路,急開了北門,人馬望西北而逃。天王既奪了九江,安撫居民,既畢,即報知陳玉成道:“朕今不動聲息,已取了九江,為數省咽喉。得此可以助賢弟聲勢,賢弟可免後顧之憂矣。”陳玉成聽得,知天王之意,欲自己攻據南昌而已!便對左右說道:“今九江既下,已無後顧之憂;吾取南昌,此其時矣。”便決定明日進兵,攻取南昌。時陳玉成已復取了饒州府。因自李秀成由江西入武昌之後,被清將贛撫嚴樹森,贛泉李續宜,取回饒州一帶。後經陳玉成再敗清兵,自南康至饒州一帶,已次第收復。這時玉成正駐饒州。自此與清兵相戰,互有勝敗;又因清將曾國藩,分兵駐九江,故陳玉成不敢大進。今九江既下,如何不奮起雄心。便號令人馬,並調南康兵隊,分兩路望南昌進發。管教:天將神威,克復南昌省會;商民歸附,先收上海城池。
卷: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卷:第三十七回 陳英王平定江西地 劉麗川計取上海城
話說陳玉成在饒州,得天王既下九江之信,便會合南康各軍,來攻南昌。是時清國南昌守將巡撫嚴樹森,臬司李續宜,聽得陳玉成兵到,即會議籌御之策。嚴樹森道:“城內湘、贛各軍,只有二萬,戰恐未必能勝。不如固守城池。一面飛報湘鄂各省,催兵援救;再求曾帥回軍,攻九江,以邀陳玉成之後,彼不能不退矣。”李續宜道:“中丞此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陳王成之軍,旦暮薄城而進,此時求救,必無及矣。且九江為洪秀全駐紮,必為精銳所聚。以秀全親自領兵於九江,恐曾國藩攻之亦未必能勝。今陳玉成之攻南昌,並未勞及九江兵力。故攻九江,亦不足以邀陳玉成之後也。”嚴樹森道:“聞陳玉成軍約近四萬,眾寡既已不敵,戰必無功;若戰敗,南昌難以保守,厥罪非輕。”李續宜道:“此言雖是有理,但中丞之失機,全在事前不甚留意。今則戰守均難制勝矣!然與其均敗,則不如一戰:吾可以聲東擊西,以求其當。若坐守此城,則吾已無勝之之理;彼得勝則奪我南昌,不勝亦可從容而退,實於彼無損。昔彭玉麟、李元度,以全軍集於城內而致失九江,此可為前車之鑑。願中丞思之!”嚴樹森道:“足下之言,實屬至理。但某所慮者:勢不敵耳。”李續宜又道:“南昌城垣堅固,未必便破;不如領軍在外接戰,另留軍五千人守城,休令敵人近境,方是長策。”嚴樹森半信半疑,終以眾寡不敵為慮,沉思了一會,說道:“既足下如此同意,請足下領軍一萬,出城接戰,由某自行守城,以為犄角之勢;則敵人攻城,亦不能盡其力也。”李續宜大為不然,復爭道:“以區區萬人接戰,而將士又不敷用,實置之死地耳。某以為欲戰則盡率精銳,以求一勝。否則當合力以固守南昌,較為穩便。若分軍一半出城屯紮,在於不戰不守之間,雖孫、吳不能為謀也。”嚴樹森聽罷,終不以此為然。只令李續宜領軍一萬名,使高城數里駐紮,以候陳玉成之軍,嚴樹森卻領軍兵守城。自己親自晝夜巡城督視。李續宜因嚴樹森是上司,不敢不從。只撥一萬人馬,斷不能與敵人對敵,便悻悻出城。先布了營寨,以本軍分為三隊,勢若長蛇,傳令如陳玉成軍到時,互相接戰,不在話下。
卷: 且說天國英王陳玉成,領大軍到南昌地面,聽得按察使李續宜駐軍城外,先令人打聽他人馬多少,然後計算。忽見探子回報道:“李續宜一軍共分三隊人馬,為長蛇之勢,志在首尾相援,計兵不過萬人上下。且右軍一隊,略欠整齊,可攻而破也。”陳玉成聽得,微服改裝,親往審看回來,即謂左右道:“李續宜亦頗能軍。可惜人馬不多,不敷分佈;右路統領失人,絕無能戰之狀。我如乘其懈而擊之,必獲全勝。李續宜一敗,南昌必為我有。可笑對嚴樹森無謀,以為擁兵在城,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