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兵,固守武昌,兼復漢陽。獨李秀成奮然道:“漢陽得失,無關大局,何用增兵?臣以為欲定天下,只注意北伐;欲固長江根本,不如注意江西。以江西一省,西界兩湖,東界閩浙,可以為各省聲勢也。”天王深然其計:便令福王洪仁達,領兵二萬,入江西助陳玉成。時陳玉成已克南昌省城,聲勢大震。福王瀕行時,李秀成密囑道:“若由江西以一軍出嶽州,可以牽制胡林翼,而又可為石達開入川聲援也。”福王謹記其言。
卷: 只當日群臣會議,獨錢江未到,李秀成退朝之後,獨造訪之,只見劉統監已在。李秀成先回道:“軍師今天安往?”劉統監道:“某昨夜蒙軍師召至府內,告某以歸隱,某大驚,為之挽留,力勸以國家為念。軍師道:‘方今大局之成敗,繫於北伐之勝負;然北伐軍權,操於楊黨,非吾所能號令之。此後大權,當在秀成,吾當退而讓之,以成其名也。,軍師言至此,某復苦勸。軍師又謂某道:‘秀成臨亂有智,深識大體,和於上下,勝吾十倍。他必能繼江之志,不勞多囑。至於成敗則天也。早晚如見秀成,為江致謝,努力國家,勿學江之有始無終也。,某此時見軍師之意已決,某遂問以何往?軍師道:‘江自起兵以來,相得者,莫如翼王;將與相會於峨嵋山上矣。’說罷大哭,此時某亦哭不成聲。軍師又徐徐嘆道:“江昔日讀書,深恨范增之無終始;不圖今自為之矣。’”劉統監說罷,李秀成揮淚不止。劉統監道:“某昨夜三更回府,今方才來,探軍師訊息,適與將軍相遇。”少頃只見一老翁出道:“昨夜五更,軍師將府內歷年所存的金銀器件,分賜我們;隻身出門而去。我們又不敢動問,只有一函,著老漢若見李忠王,好轉致於他。”說罷遂將原函呈上。李秀成接了,忙拆開一看,書道:
卷: 北伐之軍,雖勝亦敗;金陵之業,雖安亦危。
卷: 末又有隱語數句道:
卷: 黃河水決木雞啼,山林鼠竄各東西。
卷: 孤兒寡婦各提攜,十二英雄撒手歸。
卷: 李秀成看罷,不懈其意,不覺放聲大哭。劉統監道:“此非將軍哭時也!軍師一去,將軍責任愈重耳!且進朝商議大事。”李秀成方才收淚。有分教:見機而作,頓教豪傑遁山林,大舉興徵,又見英雄平蘇省。
卷: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卷:第三十三回 李秀成一計下江蘇 林鳳翔十日平九郡
話說李秀成聽了劉統監之語,方才收淚。當下劉統監道:“軍師言十二英雄,此與五年前童謠相似,得毋應在十二正副丞相乎?”秀成道:“怕未必呢!愚意此言,當應在大王也。”劉統監道:“天王何以言十二,某實不解?”秀成沉吟道:“此或就年份上言之,亦未可定。但世界茫茫,不知預知。吾輩惟以國家為重。或不濟事,但歸天命。”劉統監聽罷嘆息。李秀成道:“軍師掌大權,居大位,其去也,澄然以清,吾甚敬之。”遂與劉統監入朝,奏知天王。恰逢天王在廷議事。瞧見秀成與劉統監,面有淚容,不勝詫異。李秀成便把錢軍師歸隱的事情,奏個明白。就中只隱過幾句隱語,餘外遺書之語,及那老蒼頭之言,都說了一遍。天王聽罷,就在座上大哭起來。廷臣亦皆墜淚。劉統監又將前夜錢江遺囑之語,告知天王。天王嘆道:“自吾得錢軍師,謀無不中,計無不成;自入金陵,屢稱有病,吾正望他調養就痊,大興北伐。今一旦舍我而去,是天喪長城也。”說著捶胸大哭,群臣皆為勸止。天王又道:“昔年聚義兄弟,如蕭朝貴、楊秀清、馮雲山、韋昌輝,皆已去世。石達開與錢軍師,又舍我而去。人非土木,能不哀乎!”丞相楊輔清道:“劉統監既知錢軍師欲去,就該報知天王,隱而不言何也?”劉統監道:“某勸之再三,以為軍師有回意,實不料其竟然去也。且軍師召某時,夜己深矣。次早軍師已去,雖言亦不及矣。”洪天王道:“軍師機智過人,若有去志,焉能阻之?再自起義以來,待軍師無失禮,惟日來軍師抱病,前往伺候略少,其或以此為禮貌之衰,亦未可定。”李秀成道:“軍師去志,劉統監已言之矣,豈為此區區耶!目令大局又緊,望大王與各兄弟,以軍師之去為殷鑑,戮力同心,恢復中原,以繼軍師之志。”各人齊道:“忠王之言是也。”天王即向秀成道:“方今林鳳翔等北伐,未知勝負。吾意欲賢弟以大軍繼進,你道如何?”秀成道“天王之言甚善。但江蘇未平,滿人據在時腋,以為吾患,亦殊可慮。臣弟意欲令林鳳翔,暫緩進兵。待臣弟領一旅之師,千定蘇州,即以乘勝之兵,大舉北伐,大王以為何如?”洪天王道:“此計甚是!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