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級。如果說改革開放前,中國是個一階級的社會,那麼今天的中國,已經是階層分明瞭。當一個社會製造出這麼一群數額巨大的弱勢群體時,社會的麻煩也就降臨了,新的階級間鬥爭也就要出現。因此,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要特別注意關照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中國必須具備相當強大的社會保障能力,同時要注意運用工會和農會這樣的社團組織來維護新無產階級的利益。
2,資本主義在中國的殘酷性
如果不加大弱勢群體的維權活動,新的社會矛盾便會激化甚至爆發。這是因為中國今天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是蒸汽機時代的資本主義,是馬克思描述的那種殘酷的資本主義。對於這一點,許多住在大城市的人們沒有深刻的理解,只是那些勇於探索的新聞記者們才偶爾點滴地向社會展露了一斑。廣西南丹縣一個礦井透水淹死80多人,訊息居然被封鎖了一個多月才報道出來。
看看在2001年7月這短短的30天裡中國發生了多少生產事故災難:7月1日,山西柳林縣賀昌煤礦因電焊引發瓦斯燃燒死亡4人,同一天,吉林白山市道清小煤礦副井發生冒頂事故死亡21人,7月9日,貴州天柱縣金礦透水死亡18人,7月13日,四川南充市機車裝載的鑽井平臺搖臂發生移位剮倒路邊群眾死亡22人,7月16日,陝西榆林市黨岔鎮馬坊村發生炸藥爆炸死亡70人,受傷85人,7月17日,廣西南丹大廠礦透水死亡和失蹤81人,同一天,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船塢工地大型龍門吊發生整體倒塌死亡36人,7月22日,徐州賈汪區崗子村一個小煤礦發生井下爆炸死亡92人,7月30日,江西樂平縣採石礦坍塌死亡28人'參見《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8月22日龐彩盛等人的文章'。透過這些慘案,背後隱藏的是一樁樁醜陋的權錢作祟,貪婪和腐敗。
準確地說,中國的歷史發展階段正處於歐洲十九世紀初期的資本主義階段。這種資本主義正是馬克思所批判的那種資本主義。這種資本主義蘊涵著很多矛盾,既有政府與社會不法分子喪心病狂地違法亂紀的矛盾,更有貧窮的、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狀況的工人和農民同少數有錢有勢的官僚資產階級和貪婪的資本家之間的矛盾。處理不好,矛盾隨時有激化的危險。
這些矛盾何時爆發?還要看形勢的發展。這一矛盾的實質依然是資本與勞動的矛盾。並且,中國社會的人口自然稟賦不同於蘇聯,當年的蘇聯可以無震盪地進行社會轉型,中國就比較難,難就難在龐大的剩餘勞動力和富餘人口面對匱乏的自然資源。中國如果實行充分競爭的經濟制度,那麼就要淘汰至少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其結果,這種競爭必然是相當殘酷的,也是相當危險的。危險在哪裡?在資本外流。如果在一個國家內,勞動與資本關係比較協調,資本會待在國內。如果勞動與資本的衝突很大,那麼,稀缺的中國資本就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外流現象,反過來又會導致資本與勞動的矛盾加劇。
我並不反對全國化和全球化的走向,只是認為中國未來市場化的發展要有制度保障。這種保障的基礎就是平等和尊重人。當中國已經出現了巨大的社會分化跡象時,如果還繼續實施計劃經濟時期的優先發展戰略,保持傳統的極權政體,那麼,優先發展戰略與資本大鱷相結合,握有權力的官僚與商業資本相結合,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中國社會潛在的危險和矛盾就要加劇和提前爆發了。
3,人權在發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許多優先發展的國家,南非當年是最典型的一例。種族隔離制度的核心是“分別發展”,把黑人及其他有色民族同白人種族從地理、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上分隔開,以維持白人的特權與既有利益。南亞國家也存在著嚴重的分別發展的現象。
獲得過1974年諾貝爾獎的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曾經潛心研究過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後寫出了煌煌鉅著《亞洲的戲劇對一些國家貧困問題的研究》。他在這本書裡探討了南亞國家貧窮落後的根源,得出的結論是:南亞國家之所以發展慢,是因為存在著經濟不平等。經濟上的兩極分化越厲害,社會不平等越嚴重,社會不平等反過來又進一步導致經濟不平等,從而形成累積性的惡性迴圈。改造的方法是:縮小經濟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就會隨之縮小,從而形成良性迴圈,有利於經濟發展。
而縮小經濟不平等、縮小貧富差距的辦法是什麼呢?在中國,我認為是落實人權,將人的地位提高到社會的首位。崔偉華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裡說得好:“在把勞動者不當人的社會里,剝削的現象更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