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這種精神的。這種精神歸納起來即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節制慾望、誠實守信精神。在這種精神指導下,人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創造和積累財富。
當今的發展中國家,特別需要資本主義精神。另外,中國之所以要汲取資本主義精神,是因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已經完全溶入了國際規則體系之中,已經完全參與到世界競爭體系之中。當前的國際規則主要按資本主義原則建立的,資本主義原則的本質就是獲得財富,爭奪財富。中國如果不按這套體系去參與世界財富的爭奪,別無他的出路。因此,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描述當前的中國經濟特徵是國家資本主義,要慢慢地向大眾資本主義轉變,按資本主義原則參與世界競爭。
我認為,新的價值體系或者說中國人新的信仰並不複雜,那就是天下為公思想、公民權利與資本主義精神相結合。尋找救世的辦法並不難,我們用不著幻想再來一次建國後的那種理想主義,也用不著象海外一些虔誠的學者那樣皈依基督教或創造一門象法輪功式的新宗教,只要把公民權利按國際標準落實下來就行。現代社會最大的信仰就是科學理性,與古代社會的信仰最大不同的是它的人性、庸俗性、非迷信性、法理性和科學性。當代人的信仰就是合理的人權。走下神壇的科學信仰就是公民權利,就是公正公平的國民待遇。因此,建立中國人民新的精神體系和價值體系,首先應從公民權利和國民待遇入手。
鑑於當前社會思想的混亂和秩序的混亂,人民渴望有新的、有號召力的學說和思想出現,來重新凝聚社會。但在人們的慣性思維裡,要誕生這樣一套系統的理論思想,非要出現一位偉人如象孔子或馬克思一樣的偉大人物,不如此便不足以擔當歷史重任。但在今天,期待偉人完全沒必要,中國再也不需要新的造神運動。
踏入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凡人的歷史階段。偉大人物的時代已經過去,偉大君主的時代已經過去,個人迷信的時代更是已經過去。日本國在近10年裡換了10位首相,歷史已進入了一個公民時代或說平民時代。歷史是平凡人創造的,歷史就是平凡人的歷史。因此,我一點也不為中國人的信仰擔心。當代人的信仰就是科學與民主,世界上已經有現成的座標系,只要照著做就行。聯合國的權利公約就是一部座標系。我們不必等待什麼救世主,也不必盲目崇仰什麼權威學者或權威人物。正象《國際歌》中所唱的那樣:“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個自己就是掌握了權利的人民。
不相信科學與民主,歪門邪道便會乘虛而入。法輪功何以在今天盛行?就是社會心靈空虛導致的。有人看到當前人們心靈空虛,不惜幻想借助佛教和基督教來填補空虛的心靈。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來藉助歷史上的宗教。科學民主就是當代最大的宗教,自然科學、政治科學、法律科學都可以填補人們的心靈。因此,今後真正能喚起民眾心靈的是科學與民主,是人的正當權利和正當待遇。只有認真研究這些學問,中國人的心靈才能得到充實,中國才能再度成為信仰上強大的國家。
————————————————————————————————————————————
仲大軍新著
《國民待遇啟示錄…二元結構下的中國》
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待遇
1,抽象人權是一種歷史進步
人權是人作為人依其自然的和社會的本性所應當享有的權利,其內容包括人身人格權、政治權利與自由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人權是人的尊嚴的價值的集中體現,是人的需求和幸福的綜合反映。否認人權,就是否認做人的資格,使人不成其為人。人不是為國家與法律而存在,而是國家與法律為人而存在。權利與義務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人權問題,法律權利是人權的法律化。全面地、充分地實現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律的根本目的。因此,黨的十五大報告反覆指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權”。
從歷史上看,人們對人權的認識有一個過程。整個封建社會以前的國民待遇都是等級社會的不平等的國民待遇。但到了18世紀,歐洲的啟蒙學者們從自然法則出發,提出了抽象的天賦人權的概念,提出了平等的思想。在是當時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但實際上在那之前的人類歷史上,人的權利和待遇從來就沒有天賦過。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具體的國民待遇。國民待遇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緊密相連。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國民待遇水平和標準越高。馬克思曾說過:“權利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觀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