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個對案的核心,是“一切非南越”的部隊撤出南越,就是要把北方的軍隊同美國等外國軍隊等同起來,從越南南方“共同撤退”。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軍司令部宣佈: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000多人,損失飛機5400架。這個數字說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總統在中途島宣佈: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000人,當時,巴黎和談並無進展。這將是美國尼克松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1969年6月19日,尼克松在白宮舉行記者招待會。前一天,6月18日,前國防部長克拉克·克利福德著文,提出1970年年底以前撤出美國在越南的全部地面部隊,1969年年底以前先撤出10萬人。尼克松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他本人“已經開始向撤軍的方向前進”,並且希望能夠超過克利福德提出的時間表。
尼克松比約翰遜聰明之處,在於“從實際出發”。他認為從越南撤軍,無論從長遠和眼前看,都是符合美國壟斷資本集團的最高利益的。尼克松說:“戰爭的‘美國化’破壞了越南人計程車氣;戰爭的長期化又破壞了美國人計程車氣。”
“民主國家沒有打持久戰的良好條件。一個民主國家在它計程車氣由於敵人的進攻而激發起來以後,在它增加軍火生產以後,會打得很好。”尼克松說,“一個民主國家只有在輿論支援戰爭時,才能打得好。可是輿論不會繼續支援一場拖延不決而沒有明顯進展跡象的戰爭。當戰爭是在遠隔重洋的地方進行時,更是如此。2500年前,中國古代戰略家孫子寫道:‘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貴勝,不貴久。’勝利正是美國人民沒有得到的東西。”
尼克松說:“我們美國人是願意自己乾的人民。在那個時期,我們卻不懂得:我們不能替南越人打贏這場戰爭;歸根結蒂,南越人還得由自己來打贏戰爭。美國魯莽地進入越南,試圖按我們的方法打這場戰爭,而沒有認識到,我們的使命本應是幫助南越人民加強軍隊,使他們能在戰爭中取勝。”
“我在任總統以前,同一位亞洲國家領導人交談時,”尼克松在回憶錄中寫道,“他明確地指出當時美國對南越政策的弱點:‘在你們設法幫助另一個國家捍衛其自由的時候,美國的政策應該是幫助他們打仗,而不是替他們打仗。’這正是我們在越南所犯的錯誤。正像南越副總統阮高其後來所說的:‘你們奪走了我們的戰爭。’”
尼克松接著寫道:“我在1969年上任的時候,美國對越南的戰略顯然需要做根本的修改。我的政府決心制定一種能結束美國對這場戰爭的捲入並能使南越勝利的戰略。”
當時尼克松制定的“戰略目標”是:
——改變從1965年至1968年期間戰爭“美國化”的狀況,集中力量實現“越南化”。
——優先開展綏靖活動,以使南越人更能擴大對農村地區的控制。
——摧毀敵人在柬埔寨和寮國境內的庇護所和供應線。
——用一種不會使南越垮臺的方式,從越南撤出50萬美軍。
——談判停火協議和一項和平條約。
——表明如果河內違反和平協議,我們願意並決心支援我們的盟國;向南越保證,它將繼續得到我們的軍事援助,就像河內從它的盟國蘇聯以及從中國得到的軍事援助那樣。
1969年7月25日,也就是在尼克松進入白宮半年之後,他以總統的身份第一次訪問越南的途中,在關島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他在會上闡明瞭後來被稱之為的“尼克松主義”。所謂“尼克松主義”就是尼克松出任總統後,面臨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和美國內外交困的嚴重危機,對美國全球戰略作的一次重大的調整。
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發表關島宣告,提出美國收縮戰線、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的“新亞洲政策”。
1970年2月,尼克松發表對外政策報告,把新亞洲政策推廣於全世界,並提出對外政策三項原則——“實力地位”、“談判時代”、“夥伴關係”,作為“新的和平戰略”的三大支柱,即在實力地位的基礎上同蘇聯談判,在對盟國的政策上從發號施令轉到更多的強調夥伴關係。同時,對軍事戰略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將肯尼迪政府和約翰遜政府推行的靈活反應戰略和逐步升級戰略,改為現實威懾戰略,放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