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詩,我欲作詩奉和之。
可是抗美救國事,完全佔領我心思。
就在胡志明離華返越這一天,1965年6月9日,中國援越先頭部隊,浩浩蕩蕩出師友誼關,向戰火紛飛、硝煙滾滾的地方開去。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四章 師出友誼關
暮色蒼茫靜悄悄,援越健兒出征了;
將士滿懷殲敵志,抗美援越試比高。
援越部隊要出發了,時為公元1965年6月9日晚8時。當夜,暮色籠罩大地。中國西南邊境憑祥市至友誼關的大路上,停著經過精心偽裝的漫長車隊和各種火炮。夜,靜悄悄的。沒有車燈,沒有喧譁。車上端坐著一排排頭戴鋼盔,身穿綠色軍裝,腳登“抗戰鞋”計程車兵。這是一支龐大的援越抗美的隊伍,他們肩負著祖國人民的重託和越南人民的厚望,就要開拔了。
隨著出發時間的到來,車上漸漸騷動起來,有的用剛學會的幾句英語說:“繳槍不殺!”“我們優待俘虜!”隨之是一陣輕輕的笑聲。首長講話了,隊伍頓時靜下來。前來送行的老將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說:“我代表軍委、三總部來歡送你們!你們去執行光榮的國際主義任務——援越抗美,希望你們為國爭光!並預祝你們凱旋而歸!”軍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握住先遣軍指揮員王輝將軍的手說:“我老了,不能隨你們一道分享這個光榮,我向你們保證,當好你們的後勤部長。只要你們為祖國爭光,所需要的物資,我們一定送到。祝你們光榮而去,勝利而歸!”
公路上汽車、炮車馬達轟鳴,震耳欲聾,無數車燈撕開夜幕,照向前方。這支部隊越過友誼關,跨入越南國境,按指定路線向各自集結地開進。
友誼關,這座歷經600多年的雄偉大關,幾經變遷。它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當時關樓為土木結構,曾名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明朝永樂年問更名為鎮夷關,清初改為鎮南關。中法戰爭時,關樓被法國侵略者炸燬,戰後重建關樓兩層。抗日戰爭時期又被日寇炸燬。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鎮南關。1953年,經中央政府批准,把鎮南關改名為睦南關。
1957年重建關樓3層,為花崗石、鋼筋水泥結構。
1965年改稱友誼關。陳毅元帥手書的“友誼關”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用大理石精心雕刻,鑲嵌在關樓拱式城門上。
友誼關地勢險峻,飽經滄桑。
1885年2月,法國侵略軍侵犯我國邊境,清愛國將領馮子材,在關前隘口兩山麓間築3里長牆扼守。3月23日,馮子材指揮官兵同法軍激戰兩晝夜,殲滅法軍千餘名,並乘勝追擊,把法軍趕出越南的文淵州和涼山等地,是為著名的鎮南關大捷。關後有埋葬抗法烈士的“萬人墳”。中法戰爭後,清將領蘇元春和邊疆軍民,在邊境上修建炮臺、營壘、城堡130多座,安裝大炮和其他各種火炮,並修3關,設58卡、64隘,築路1000裡,連成一個防禦體系。
友誼關是中國通往越南交通要口之一。關樓城牆左連左輔山,右接金雞山,峰巒峽谷,巍峨壯觀。關樓四周的榕樹、青松、翠竹,高大茂密,鬱鬱蔥蔥。白牆綠樹烘托著巍巍關樓,使古老雄關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將士們就要出關了,他們要告別祖國,他們要奔向硝煙滾滾的戰場。他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在默默地念說著:“再見,親愛的祖國!再見,親愛的父老鄉親!”
出關時,與王輝將軍同乘一輛指揮車的是越南人民軍東北軍區黎副政委,他代表越南政府和軍隊先期到達南寧迎接中國援越部隊。車隊進入諒山,越南軍民在夜裡列隊歡迎中國援越部隊。王輝和黎副政委下車走向人群。越南人民軍作戰局長、越東北軍區段政委激動地上前與王輝擁抱。前來歡迎的男女老少向戰士們遞香蕉和菠蘿。中國年輕的戰士們,激動地用剛學會的越語說:“謝謝!謝謝越南人民!”
車隊到達蒙陽,天下起雨來。夜沉沉,雨淋淋,部隊分3路加速前進。中路從東興進入越南芒街,汽車、炮車冒雨行駛,向菇蘇島進發。東路從北海港登艦向吉婆島開進。大量的火炮、工程機械昂首屹立在甲板上。艦艇全副武裝,隨時準備迎擊美國從空中、海上的突然襲擊。中國海軍的海運登陸艇也像離弦之箭,在茫茫夜色的隱護下,組成戰鬥序列,向越南北方的錦普、鴻基等港口劈波斬浪,疾速前進。
大海茫茫,方向難辨。大批登陸艦、登陸艇在大海中冒雨顛簸。有的艇長索性拿著手電趴在艇頭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