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系的原因。
西哈努克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人民。為了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他堅貞不屈,英勇奮鬥了大半生。
195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留給柬埔寨政府的,只有一個破產了的經濟和一個空空如也的國庫。華盛頓於是提出給予美元的援助。西哈努克認為,只要沒有附帶條件,就可以接受。他一直堅持這一點。美國談判代表很可能是裝糊塗。他們說:“我們現在先給予援助,往後再送來帳單。”原來那個帳單,竟是要柬埔寨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西哈努克拒絕支付那個帳單,因此,開始了他同美國的真正糾葛。
為了便於聯絡人民大眾,1955年3月3日,西哈努克放棄他的王位。他是以一種突然的行動宣佈放棄王位的。他把一個大信封送到金邊電臺,請求電臺負責人在慣常的中午新聞廣播節目中,播出信封中的錄音帶。這個錄音帶錄的就是他放棄王位的演說。即使那些最接近他的人,對此也大感驚奇。他宣佈說:“我希望向我國的青年人(特別是青年學生)證明,我為國家和民族所作的努力,並不是為了要做國王陛下或保持我的王位。”毫無疑問,他實際上是選擇這種方式來最後結束君主政體,並使他在國家事務中扮演更加直接的角色。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不久,鑑於美國顯然企圖在印度支那取代法國:他認為,放棄王位是確保國家獨立唯一的途徑。他贊成由他父親蘇拉馬裡特做國王。由於他父親沒有其他繼承人,而他自己又保證不再做國王,柬埔寨君主政體將隨著他父母的死亡而告終。實際上,除了作為一種統一因素的重要傳統價值外,柬埔寨君主專制政體已隨著他的放棄王位而結束了。
就在放棄王位兩個星期後,西哈努克在向全國的廣播中,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現實主義和適應新形式的願望和潛力。他說:“當我自己承擔對外國的統治作鬥爭的任務時,由於我遇到大國的對抗,我的國王權力對於方便執行我的任務,並順利進行一場為祖國的鬥爭,是必要的假如我不是以柬埔寨國王講話,他們就可能老是回答說,我並不代表柬埔寨,而只代表一個集團或國家意見的一部分。”他解釋說,隨後,形勢改變了,而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正是那些與柬埔寨內部發展有關的問題。
西哈努克接著說:“假如我繼續做國王,鎖在王宮內,那麼,不管我多麼熱愛人民和願意幫助他們,我將永遠不會真正知道他們的真正處境我將無法區別真假、黑白、正義和非正義、真實和誹謗。國王的地位太高了,因此,人民不能經常見到他。縱使人民得到國王接見,他們也不會揭發他們苦難的真正來源,原因是往往有官員陪同他們去見國王,而他們擔心將會遭到報復。在他們離開國王后,國王又怎樣知道他們的處境呢?”
西哈努克放棄王位後,喜歡坐一架小型直升機,隨時到他認為需要去的地方,而預先不予宣佈。他訪問過柬埔寨的每一個角落,同人民保持密切接觸。他認為,舊時代已結束,一個新時代已經開始。柬埔寨的未來是屬於人民的,但是,首先必須進行爭取真正民族解放的鬥爭。他保證,在這場鬥爭中,他要站在人民一邊。他一直欽佩寮國的蘇發努馮親王,欽佩他不怕各種困難和犧牲,領導一 場長期和艱苦的抵抗鬥爭。
到了1955年,美國加緊施加壓力要柬埔寨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親自向西哈努克施加壓力,當這種辦法行不通的時候,杜勒斯的弟弟、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親自出馬,跑到金邊,力圖“證明”“共產黨的侵略”迫在眉睫,而柬埔寨自保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西哈努克回答說,1951年的日內瓦協議,規定柬埔寨的中立。杜勒斯非常清楚,沒有柬埔寨的同意並把美國軍事力量牢固地安插到同南越邊境毗連的這個國家,東南亞條約組織作為控制這個地區的工具,將是無效的。由於西哈努克的拒絕,柬埔寨成為當時杜勒斯拼湊的從菲律賓直至泰國的東南亞地區“反共堡壘”鎖鏈的一個缺口。
在美國施加壓力的同時,西貢和曼谷當局關閉了南越和泰國同柬埔寨的邊境,並對柬埔寨實行經濟封鎖,企圖藉此證明,如果柬埔寨不同美國及其盟友保持友好關係,就難以生存。此外,在泰國正式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的軍事演習的美國飛機,天天侵犯柬埔寨的領空。美國中央情報局豢養的另一支秘密軍隊——“自由高棉”別動部隊,更是不斷地從泰國的基地襲擊柬埔寨,並不斷地派出特務滲入柬埔寨。
西哈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