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活動委員會”的全國總部。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鼓動,它擁有人數眾多的群眾,成了一個很有權威的團體。
尼克松的“強硬”態度,激怒了廣大群眾。就在他舉行記者招待會的第二天,1969年9月27日,“暫停正常活動委員會”的負責人小薩姆·布朗和戴維·霍克也在華盛頓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他們正式宣佈,把當年10月15日定為“暫停正常活動日”。這一天,全國各地將舉行學校罷課、群眾集會、燭光遊行和宣讀在越南被打死的美軍官兵名單等活動。
“暫停正常活動委員會”的號召,得到了全國廣泛的響應。表示支援的長途電話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全國79所著名大學和學院的校長、院長,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校長和馬薩諸塞理工學院院長,聯合發表宣告,敦促尼克松總統和聯邦國會不要忽視人民的反戰要求,要制定一個“從越南加速撤軍的時間表”,一些大學教授聯名發表宣告,呼籲各大學的同事們參加學生的暫停正常活動日的活動,並且表示“我們的活動要到有了美國停止參與越南戰爭的明確保證之後才能結束。”
那魯大學的反戰積極分子作出決定,電話通知紐黑文市全體居民參加預定10月15 日召開的反戰大會。他門決心從紐黑文市電話簿的第一頁打到最後一頁,直到把這本380頁的電話薄裡登記的所有電話號碼打完為止。波士頓的律師們決定,10月15日,他們將在市內著名的法納夫廳集會,佩帶綠色袖章,等候在那裡,為預定當天在波士頓公共公園舉行的反戰大會提供現場的法律支援。一旦發生衝突,他們就出面代表反戰群眾打官司。
1969年10月15日,“M日”的活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和全國各地廣泛展開。在這一天,華盛頓的反戰情況尤其引起國內外的廣泛注目。
10月15日清晨,就有5000多名學生抬著一口黑色棺材。在大街上示威遊行。隊伍向著位於白宮附近的美國聯邦政府徵兵局進發。他們封鎖了徵兵局附近的街道,在那裡舉行了一次反對侵略印度支那戰爭、反對證兵的集會。在國會山,一千幾百名國會參、眾兩院的工作人員戴著黑紗,列隊站在國會大廈門外,唱著要求和平的歌曲,對反戰群眾鬥爭表示聲援。
入夜,首都籠罩在一片緊張悲壯、憤怒的氣氛中,在華盛頓紀念碑廣場上坐著5萬名從全國各地湧來的群眾,慘遭暗殺的黑人運動領袖小馬丁·路德·金的夫人,在紀念碑前向群眾發表了演說。她說:“侵越戰爭的祭壇沾染了許多普通美國人的鮮血,毀滅了美國黑人和窮人的希望。”她的12歲的兒子已經宣誓:“決不為這個祭壇獻出自己的生命。”擴音器把她的演說,送到白宮大院,送到華盛頓的各個角落。會後5萬群眾手持燭光,舉行遊行示威。小馬丁·路德·金夫人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隊伍繞著白宮遊行。沿途群眾高呼“反對侵越戰爭”的口號。在白宮大門外,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軍警和示威群眾發生衝突,從而更加激怒了群眾的反戰情緒。
在美國最大的經貿城市紐約,這一天,許多建築物下了半旗。許多人戴上了黑紗。華爾街西側著名的教堂門前,一些人輪流從早到晚站在那裡朗讀在印度支那被打死的近4萬名美軍官兵的名單,召喚人們起來反對這場戰爭。百老匯的一些著名劇院停止了演出。在一些照常演出的劇院裡,演出開始前,演員們列隊站在幕前宣佈支援反戰鬥爭。在中央公園裡舉行了有20多萬人參加的反戰大會。參加大會的各界人士,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反對這場侵略戰爭的強烈呼聲。在聯合國大廈前舉行示威反戰的群眾,也有上萬人。晚間,大批群眾在洛克菲勒中心舉行了燭光遊行。紐約市的一些新聞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參加了這次的反戰活動。合眾國際社編輯人員在總社編輯部的佈告欄內張貼了一張支援反戰運動的宣告,60多名編輯人員在上面簽了名。《時代》雜誌有600名工作人員在公司大樓內舉行了3小時的反戰集會。《紐約時報》的100多名編輯人員在該辦公大樓舉行了夜間靜坐示威。
在洛杉磯,尼克松總統的母校惠蒂爾學院,燃起了一個命名為“生命之火焰”的火炬。它將一直燃燒到這場侵略戰爭結束為止。600多名學生參加了點燃火炬的儀式。在芝加哥,20多萬人參加了10月15日這一天的反戰示威。芝加哥南郊的福雷斯特帕克,一群穿著超短裙的女青年,站在當地徵兵局門前,宣讀了伊利諾伊州應徵入伍、在印度支那被打死的官兵名單,當眾痛哭失聲。在舊金山,“M日”氣氛籠罩全市。許多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