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2/4 頁)
一口氣,閉著眼睛悠然的說道:
“老夫自以為是一心為公,摒絕私慾,可這幾天知道那楊文弱畏罪自殺,心中卻覺得痛快,想要喝上幾杯,思來想去,也就是李總兵能喝老夫對飲,所以吩咐人去請了,冒昧勿怪啊!”
李孟倒是無所謂,落座之後,卻看見那孫傳庭方才喝酒時候閉上的眼睛還沒有睜開,心想這酒到底是什麼好酒,居然能讓人回味這麼久。
對面孫傳庭悠然說完,過了會,眼睛還未睜開,有兩行淚流了下來,語氣蕭索的說道:
“楊文弱誤國,我孫傳庭誤國,聖上”
長嘆一聲,睜開了雙眼,終究是沒有繼續說下去。
恩,對痞痞的清風書友的一個答覆,感謝你仔細的看書,謝謝你地支援,關於這個問題,大明立國以來,武將地話語權在最初的時候和文臣是差不多地,儘管朱元璋大殺功臣,但還是有一個元勳武臣,就是所謂的淮西勳貴集團形成,這勳貴集團子弟領兵,並且家兵家將都是非常的多,不管是政治地位還是實力都非常的強。
在朱棣靖難登基之後,燕王的手下武將功臣也形成了類似於的勳貴武將集團,並和前面的那個淮西集團,互相的融合。
明朝的勳貴和歐洲的貴族極為的相似,明皇帝選妃選後基本上都是在這些家族裡面挑選,他們從實力和政治地位上,絲毫不遜色於文官們。文貴武賤在這時候還沒有出現,但土木堡之役,京師的大部分勳貴武臣都是帶著親兵家丁從徵,結局自然大家都知道了。
在這之後,勳貴武將集團的元氣大傷,文臣們漸漸的佔據了優勢,這就是後來文武失衡的起源。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濟南 南陽 松山
估計這孫傳庭看從各地送來的邸報和塘報也就這兩天的事情,儘管積攢了快有兩個月,不過內容也是頗為的簡單,無非是官兵追擊賊軍不果,某處陷於敵手而已。
真正讓人注意的,也就是楊嗣昌的自盡。襄王和福王的失陷,並沒有楊嗣昌自盡這件事情更來得轟動。
楊嗣昌入閣的時候,真可以稱得上是權傾朝野,力主議和招撫,結果讓張獻忠、羅汝才恢復元氣,重新大起。他的當初的安內方可攘外,佈下的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所謂天羅地網成了四處漏風的破網,三個月內解決中原問題的煌煌大言,實際上也成了個笑話。到現在,除了留下了中原紛亂的戰局,還留下了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這個讓天下反亂之火愈演愈烈的助燃劑,最是離譜的是,本來國策是所謂的“因糧”,也就是富戶多納,他卻改成了“均輸”,把這沉重的加賦全壓在了貧民身上。天下擾攘,說到底還是因為賦稅太過苛刻,而崇禎和楊嗣昌君臣倆,根本不管不顧,所謂的苦幹,強幹,硬幹,快乾,四幹精神,變成了連丟襄陽洛陽,變成了兩陽督師。
對外議和,讓所謂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連半個鎮都督不了。只有在北直隸陷入險地,孤軍奮戰,身被數十創,死於王事。結果死後還被他百般汙衊,拼命壓抑,居然連個應有的封贈都得不到。更不用說,受他指使大肆招安。最後卻被他定罪下獄的熊文燦;威震九邊,屢破六口地鄭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還有各處督撫大將也多被他構陷,這些大明的精英。因為楊嗣昌地胡作非為,都是死的冤枉,死的不值。楊嗣昌見不得有什麼能戰的文臣。看見誰帶兵立下大功,總要想方設法陷害,而他自己不知兵,卻只有拼命討好賄賂左良玉賀人龍之類的武將,卻讓他們地氣焰越發的囂張。
現在,李闖縱橫中原,武將們驕橫跋扈,能軍的文臣卻也次第凋零。三餉地壓迫之下,民怨已經如沸水,不可揚湯止沸了,天下的局勢糜爛,已經是不可制的態勢,這楊嗣昌卻輕輕鬆鬆的一死了之,崇禎皇帝還痛哭流涕,覺得他是天下少有的忠臣能臣純臣,親自撰寫祭文。厚葬美諡,甚至把莫名其妙被下獄的鄭崇儉拖出來棄市,以告慰他的楊愛卿。這般的倒行逆施,也讓臣子們本來已經冷了地心,逐漸的接近了冰點。
在孫傳庭眼中,能收拾眼下這個紛紛擾擾局面的人,無外乎就是洪亨九和自己而已。可現在洪承疇要整軍出關救援錦州,自己卻被軟禁在這山東之地。從這塘報邸報中得到的訊息。當真是讓他心念百轉,感慨萬千。每欲起身大呼酣戰,卻發現自己還是隻有呆在這斗室之中枯座終日
那種無奈和滄桑的感覺,即便是孫傳庭這等見慣風浪,心如鐵石的人也是有些惶然,這才是請李孟過來飲酒。
在膠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