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頁)
“俄國革命在中國之後,成功卻在中國之前,關鍵在於列寧先生的偉大。我們早打算以蘇俄的經驗來重新改組國民黨,我還準備派代表團去蘇俄學習和考察,並請求你們派顧問來幫助我們建立新型的軍隊。至於中國共產黨,我們歡迎他們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五四’運動後湧現出一大批新青年,他們是中國革命的新血液、新力量,也是最終奪取北伐勝利的新希望!”
馬林見他表了態,心裡有了底。馬上去找陳獨秀攤牌,要中共中央專門召開一次會議,貫徹共產國際的指示,討論如何搞好國共兩黨的合作。幾天以後,中共中央召開了著名的“西湖會議”。到會的中共領導人有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等人,會議雖然放在一條畫膀上舉行,但激烈的爭吵卻使湖光山色也瀰漫出濃郁的火藥味。馬林見到會代表一致反對他的建議,只能拿出共產國際這張虎頭牌相威脅。當時的“二大”剛透過《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並有一條紀律規定,黨員如果不服從共產國際的命令,應該開除出黨。但即使是這樣,陳獨秀還是豹眼圓睜地揮動胳膊抗議道:
“如果孫中山不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從他個人等入黨辦法,並根據民主原則改組國民黨,即使是共產國際的命令,我也堅決反對。”
馬林眨著鬼眼看出了一線生機,爽快地拍胸脯答應由他去向孫先生交涉,會議終於採納了這一意見。陳獨秀有生以來第一次做了他所不願意做的事。一位個性倔強、脾氣暴躁的硬漢子終於被黨的紀律降服
求賢若渴的孫中山很快答應了馬林的要求,緊接著孫中山召集在滬國民黨員張繼等53人座談改進黨務的意見,並邀請馬林和陳獨秀參加會議。會後又指定陳獨秀在內的9人組成起草委員會,負責制定國民黨黨綱和總章草案。
在上海期間,李大釗根據中央的分工,擔任起聯絡孫中山的重任。他們進行了多次交談,討論起振興國民黨和中國的種種問題。宋慶齡很快發現,在中共朋友中,孫中山特別尊敬和欽佩李大釗,他對這位氣度沉雄的學者的精闢見解極為讚賞,不止一次地在家裡說:“我從他們身上發現了新的希望,我覺得自己終於又年輕了啊廠
一天下午,兩人在寓所暢談不厭,幾乎忘食。興致勃勃的孫中山當即邀請李大釗加入國民黨。當李大釗含蓄地表示自己是“第三國際”的一名黨員時,孫中山誠懇地將右手貼在胸前說。
“這不打緊,你儘管一面做你的第三國際的黨員,一面加入本黨幫助我革命。”
就這樣,李大釗由張繼介紹,孫中山親自主盟,第一個加人了國民黨。在他之後,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張大雷等,均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
在李大釗離滬前的那個夜晚,中山先生設家宴請來了他和馬林、陳獨秀。話題很自然地談到《新青年》,談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蔡元培“相容幷包”的辦學主張。記得孫中山感嘆地說了一句心裡話:
“要沒有蔡元培和你們發動的思想啟蒙運動,中國的國民就不會覺醒得那麼快,中國革命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蔡元培辦北大功不可沒”
陳獨秀半個月前又被法租界逮捕過,可沒幾天就以罰款四百元放了出來。聽說又是蔡元培和胡適,先找了外交總長顧維鈞出面向法國公使說情,再由公使先生給駐滬法國領事打了電話。雖然他和胡適正為“聯省自治”的主張互相攻擊不休,但那天老兄也感激地調侃道:
“這一老一少兩位書呆子,雖然政治上有點渾。但在我三次被捕的危難之時,他們都起了關鍵作用。我提議,我們應該為中國革命敬佩他們一次。”
陳獨秀說完舉杯一飲而盡,孫中山也許想起了以往的不快,沉默不語。李大釗見狀忙起身說起公道話:
“他們其實都是亂世中正直的學者。這次離京前,我們曾在大陸飯店很懇切地忠告吳佩孚的軍師孫丹林。這位高參還在做武力統一的迷夢,說吳佩孚幾年前就說要和老段比一比,再和張鬍子比一比,現在果然都靈驗要是我肯給子玉上個條陳,只消兩師兵力直搗廣州,什麼事都沒有了!這句話使我們大為生氣。蔡先生先翻下臉說:‘如此看來吳子玉也不過是個反動軍閥?’胡適也諷刺說:‘吳子玉何不先打過山海關看看!’他一見此狀,態度才軟了下來。”
孫中山的臉色漸漸舒緩下來,正在這時,張繼興沖沖地拿了份北京的《順天時報》跑了進來。原來這家報館搞了份理想政府中的總統和各部總長人選的民意調查,自8月1日起至28日止,由讀者自由投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