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這時,大約有三個月,故宮博物院苟安無事。莊先生自兼古物館館長,馬衡依然是副館長,館務實際是副館長負責的。總務方面陳垣不來了,是我以顧問名義實際負責,主持一切,其他都照舊。這樣的維持著照舊開放。表面上總算風平浪靜,暗地裡清室這班鱷魚、癆蟲們的反動分子,在這樣的狀況下,當然繼續活動,在靜候著更好的時機。
時機到了,以吳佩孚為後臺之杜錫?組閣,6月8日成立了。在最初一個月內,正是清室在後面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他們以為馮玉祥是吳佩孚的叛將,杜錫?也是清室時代的海軍宿將,國民軍馮系時代的設施,與段祺瑞又不是一個系統,現在再另起爐灶來企圖推翻,或者更容易吧?於是遺老式的謀臣策士勾結了向內咬的民國達官,紛紛出動了。
他們公然以清室內務府名義,移書民國的國務院及吳大將軍,謀溥儀之復宮及恢復優待條件。報紙上揭載了這一訊息,民國究竟也還有抱膀子的朋友,引起不少反響;但是說也可憐,卻沒有一個在朝的,只有一班眾議院議員李燮陽、何弼虞、李昆璇、劉彥、李思陽、彭邦棟、禹瀛、彭漢遺、龍鶴齡等,當時全國商聯會亦提案反對,還有蟄居上海的章太炎先生,他也嚴電詰責吳佩孚,吳覆電否認了。各報又揭載康有為、吳佩孚往還的電文,我把來電記在下面:
康有為電吳:
(上略)君之道德,國人欽敬;君忠於曹錕,實因富於感情之故。馮為赤化,君既討赤,於馮之為,應當糾正。君在清時,亦受有中級軍官之職,宣統亦屬故主。況民國元年,曾有優待條約之約束。列國鹹為馮倡赤化、落井下石,破壞優待條件,致使吾天子蒙塵。吾公不忘曹氏,正有為之不忘宣統也。應請恢復優待條件,並迎遜帝回宮,與民國制度並不牴觸。此事實上之可能。(下略)?
第二部分:成立故宮博物院卻軍與拒收(2)
吳復康電:
(上略)馮之行動,實為不合。但今欲推翻此案,將溥氏迎回,與交還故宮,並恢復優待條件,則餘將受復辟嫌疑。總之優待條件既已破壞,如再恢復,則物議必多,只好聽其自然而已。日前晤某某二老,均語及此,餘亦以此意告之。二老亦甚以為然。(下略)?
以上這兩個電報,看來非常可笑。康有為的對吳佩孚,完全愚弄他是一個粗人,拿感情來煽動,以赤化來離間;將曹、溥來對比。強詞奪理,抵隙蹈瑕,可以一目瞭然。
吳的覆電,倒也巧妙,他開始說馮的不合,卻又說:“如果推翻,物議必多,只好聽其自然。”然則馮之行動,並非不合了,他沒有上這個當。?
另外一個章太炎先生一個電報,卻辭嚴義正。這又可見民國的學者究竟與亡清的學者氣象大不相同了。電如下:
?
章太炎致吳電:
長辛店吳上將軍鑑:報載溥儀要求還故宮,恢復優待條件,按溥儀於民國六年違復辟,罪在當誅;侍從群僚,悉宜駢戮。我國家屢加姑息,未正典刑,已為幸逃顯戮,黜之海隅,同於黔首,何負於彼?縱令還宮,仍復帝號,優以稟氣,如民國紀綱何?議者或謂前事起於馮氏,今宜改圖。不知馮之罪在後之通俄,不在前此之廢溥儀。一是一非,豈容牽合?聞執事主持嚴正,而對於亡清舊肄,猶作遜言,恐未能絕其窺伺。應請通行在京將吏,嚴示拒絕。如再幹涉,則大刑隨之。一面電知鎮威,同心禁約,庶小腆無紀敘之望,民國無護賊之羞。童炳麟。哿。
吳復章電:
哿電奉悉。拒絕還宮,以永絕復辟之禍,尊論嚴正,良深佩荷。惟此間並未聞要求還宮事,如有之,必以尊旨應付也。特復。吳佩孚。■。
?
我們綜觀一雙電文的往還,知道吳佩孚並不是一個全無皂白的渾蛋,他的國家觀念,造成他後來對於日本侵入時期硬朗不屈的晚節。傳言中,雖說復康之電的措詞,失之於模糊軟弱及偏於個人為己的立場,復章之電後段,則失之掩蔽事實,有代這幫侍從群僚謀為不軌者流隱惡之嫌,實際上吳佩孚是將這一案交到了內務部。
那時內務總長是張乾若(國淦),報紙上說吳提出了內務部部務會議核議了一番,一致反對,並提出應付辦法四項,由張總長提到閣議。當時我在內務部卻沒有聽說,可能是一個密議。
我感覺到對於我有些見外了。他們對於復辟式的還宮,當然有此聰明不會贊成的,正如吳佩孚的所說“物議必多”也。而一方面,部中多數有關部門的主觀者,內心還褊護著這班“侍從群僚”企圖不軌者流,為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