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都是不應該的。
第四次代表大會後的中共中央組織日趨龐大,會議更是頻繁;一切事務,就得循著組織
的體系,經過複雜的手續來處理;陳獨秀先生的權力也就因之擴大了;甚至各地方組織的負
責人亦多由中央委派。接著,中共內部,所謂實際工作派和留俄留法書生派之間,也出現了
互相磨擦的傾向。
陳獨秀先生以中央書記的身份領導中央秘書處,併兼任組織部部長。中央秘書處主管行
政事務,設秘書一人,受書記的指揮,總攬各項工作。這個職務最初由一位姓任的同志擔任,
不久就由自法返國的王若飛接替。秘書處之下分設文書、財務、發行、交通四部分。中央的
一切決定均由秘書處作成正式檔案,分送各地方組織遵辦。財務是完全秘密處理,並不提交
中央會議討論。當時中共經費主要是倚靠共產國際的支援(黨員所捐只佔小部分),由陳獨秀
先生根據需要與威金斯基商定。
陳獨秀先生所兼任的中央組織部,較以前也大為充實。以前黨員人數很少,組織部工作
簡單;到了第四次代表大會以後,黨員數達千人,且還在增加之中,組織部的工作才開始繁
復起來。這時組織部內有黨員調查登記、工作分配、黨員訓練等三部分。一切人事的調動,
均由陳獨秀先生以組織部長的名義,提交有關的會議透過任命。
中共中央的宣傳工作也同樣繁重了,彭述之任部長;他有一幢三層洋房的辦公室,負責
指導黨內宣傳工作;包括通俗宣傳、政治宣傳及黨員文化教育等工作。至於《嚮導》等黨刊
5/185
… Page 157…
《我的回憶》第二冊
的編輯,中共中央認為是其有政治指導作用的,由蔡和森、瞿秋白主編;其編輯方針直接由
中央議定,不受宣傳部的管轄。
我所領導的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也算得是人才濟濟。委員除我以外,有曾主持安源路
礦工會(後來又擴大為漢冶萍工會②)的主角李立三、劉少奇;曾在北方主持工運因無法立
足而來到上海的鄧中夏;在武漢從事秘密工會活動的項英、林育南;出獄不久的李啟漢和浦
口鐵路工會的領袖王荷波等。我任主任,主持決策。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劉少奇助理。李立
三則專負上海工會的領導責任。鄧中夏那時在上海大學任教,負責物色青年知識分子參加工
會工作。其餘的委員多分赴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