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4/4 頁)
負。中共則受著共產黨國際無產階級領導廣大農民這種理論的影響,
並有近代思想的薰陶,其組織辦法,也不是已往的宗法傳統,而是近代的民主方式。中共的
目的固然也在奪取政權,卻也具有真正改良農民生活的堅強意識。武漢時期的農民運動是中
共發展史上一次大規模的嘗試,這個運動當時雖然失敗了,但後來事實證明中共確能在這個
失敗的教訓中,獲得了不少的寶貴經驗。
為了便於說明武漢時期的農民運動,首先追溯一下在國民黨革命中農民運動史的發展,
實有必要。在中共方面說來,陳獨秀先生是首先注意農民問題的人,他在五四時期的著作中,
就曾指出義和團式的運動,是守舊落後而含有迷信觀念的①。後來,他一直堅持這種觀點,
不願中共聖潔而近代化的理想,受到那些反動觀念所影響。可是中共的領導者們,包括陳獨
秀先生在內,對於國際和國內農民運動史的發展,沒有深入的研究,因而中共沒能及時形成
一個明確的農民運動與土地革命的政綱。
中共同志中最先從事農民運動的是彭湃,這個出身於世家的知識青年,在陳獨秀先生思
想影響之下,於一九二一年首在廣東的海陸豐,從事組織農會,他的初步理想,不是甚麼土
地革命,也沒有農民暴動的想法,而只是要解除一些農民的切身痛苦,從此,廣東的農民運
動,日漸發展起來,跟著也發現了不少的新問題。
直到北伐的前夕,中共中央一九二六年七月間擴大會議,根據農民運動在廣東已有較大
規模的發展的事實,制訂了農民運動的決議案,這個決議案釣要點在經濟方面是減租減息,
79/185
… Page 231…
《我的回憶》第二冊
要求農民所得不少於收穫量的百分之五十,借款年利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反對預徵錢糧及
苛捐雜稅等。在政治方面,農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縣長民選,民團不得逮捕審判農民等。
在組織方面,強調農村聯合戰線,規定農民協會的組織不準大地主和高利貸者參加,但應團
結僱農、佃農、自耕農與中小地主,對並非作惡多端的大地主保持中立關係,對劣紳土豪大
地主則予以反對,等等②,這些決議,是中共意圖發動農民,成為國民革命中一項重要勢力
的現實想法。
中共在廣州的同志們對中共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