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4 頁)
高階知識分子,慎重提出過。但毛澤東等不予重
視,中共的要人們,也和普通群眾一樣,高呼抗日必勝,抗戰到底,反對唯武器論,反對抗
日缺乏信心等等。他們口中所喊的,與他們心中所想的並不一致,這是有許多事實可以證明
的。
當時國共關係,相當微妙。這兩個由敵而友的新夥伴,一面高唱共赴國難,競相表演好
的姿態,另一面是同床異夢,互相猜疑。這些勇於內爭的角色,在民族大義面前,似都缺乏
應有的氣魄。
盧溝橋戰爭發生之處,毛澤東等很耽心南京不能堅持抗戰,因此在為南京政府堅持抗日
打氣。當年八月初,中日戰爭正在華北大規模進行,於是毛澤東等放心了。他公開表示:“蔣
介石這股禍水終於撞向日本那邊去了。”張聞天也很得意的說:“抗戰終於爆發了,蔣介石已
無力危害我們。”這些話不僅反應出國共間多年的怨仇,而且暴露出對內仍重於對外的想法。
七七事變以前,南京政府,大體上沒有干預延安的事。抗戰爆發後,雙發接觸頻繁,大
概南京政府也想知道一些延安的內情,陝西省政府委任一個延安縣長,徑來延安就職,國民
黨陝西省黨部,也派人到延安,設立縣黨部。南京政府曾屢次催促,中共軍隊從速改編,開
赴山西前線,並準備派聯絡參謀到延安來。這些事曾引起毛澤東等的極大反感,認為是滲透
搗亂行為,不利於中共。毛澤東、張聞天等開始誇大其詞的說:“蔣介石對外雖然抗戰,但對
內依然是像以往那樣反動。”因此他們斷言,國民黨抗戰不會有好結果,不是在戰爭中一敗塗
地,便會中途妥協。他們開始揚言,中共所領導的軍隊,不會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平等待遇了;
如果聽任國民黨將領們的指揮,那麼,紅軍可能被送到前線去充當日軍炮火的犧牲品。如果
中共所領導的軍事力量被犧牲了,國民黨便會乘勢壓迫喪失了軍事本錢的中共。這些想法,
就是毛澤東和張聞天等,後來在洛川會議所提出的中共抗日政策的出發點。
七七事變後,我這個住在延安城外山上的人,仍然沒有參加中共中央的會議,也不願預
聞中共中央的事,但常被邀到延安城內去參加時局的討論。我回想中共這多年來,搞蘇維埃
和土地革命,現在回過頭來,國共第二次合作,反對日本侵略,奮鬥目標,仍然是民族主義,
換句話說,就是不使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此我曾感慨萬端,深深覺得,中共一向都為
左傾空談所誤,現在如果還不老老實實做些抗日工作,很有可能成為民族的罪人。
從這些思想出發,我曾向毛澤、張聞天等,先後表示過我對抗戰的基本看法。我們談到
國民黨問題的時候,我曾說到國民黨能這樣堅決抗戰,已屬難能可貴,而且可能在對內政策
上有若干改善。談到國共關係時,我也表示,國共第一次合作,是兩黨完全混在一塊,因此
吵鬧不休,現在國共兩黨的界限分得很清楚,適宜於互相競賽,可以避免彼此間的許多衝突。
說到抗日前途時,我主張中共應採取積極政策,團結抗日勢力,促進國民黨政府的進步,務
使日本侵略不易得逞。這些初步性質的談話,當時還未引起辯論和爭執。
抗戰初期,到處一片熱烈氣氛,人們都為抗日熱情所鼓舞。南京西安等地的使者,上海
等地的新聞記者,不斷的訪問延安。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派來的一個軍政視察團,由十餘
高階軍政官吏所組成,其使命又與國共合作大有關係。我被邀請和毛澤東、朱德、劉伯承一
同招待這些使者,極盡地主之誼。我們論調一致,強調擁護蔣委員長抗日,表示共赴國難,
抗戰到底的誠意。
143/166
… Page 480…
《我的回憶》第三冊
當時毛澤東對國共合作抗日的真意何在,還沒有完全表明。延安情況,也還有點五顏六
色,譬如軍人服裝就不一致,有國民革命軍的,也有原來工農紅軍的。毛澤東就有兩頂軍人
便帽,一頂是新制的國民革命軍式的,有外來客人時,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