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4/4 頁)
蜀黍杆子取暖。添配冬服是我們燃
眉之急的問題。
陝鄂邊境的山嶽地帶,雖然利於與敵周旋,但異常貧瘠,糧食布匹均感缺乏。我們為了
解決冬服問題,乃向較富庶的陝南地區——丹鳳商縣雒南等縣行進。
我們這個大探險隊在這一帶過了一段流浪生涯,有時與敵軍玩玩捉迷藏的“遊戲”。當時
敵機偵查已大為減少。敵軍佔據了各個縣城和重要市鎮,並扼守要道,攔阻我軍前進。我軍
忽而向東,忽而向西,到處鑽敵軍的空隙,以小股游擊隊,四處活動,出沒無常,使敵軍窮
於應付。
我們要在陝南地區找尋立足之地,但旋即失望了。這一帶的糧食雖然不凡缺乏,盛產柿
子等類的水果,我軍幾個月來沒嘗水果滋味,乃大啖柿子,朵頤為之大快。但冬衣問題仍不
能解決。此地不產布匹,紡織手工業少的可憐,當地人民平素布料已經不足,自無力供給軍
用。而重要城鎮既為敵軍所佔,也無法從外地補充。
眼看嚴冬就到,冬服不能補充,我們便都要凍死陝南山頭,乃決定前往川北。但東面是
敵人勢力雄厚的地區,西面北面則氣候嚴寒,更不能獲得布料,我們必須由陝南越過秦嶺,
先到關中平原地區,將尾隨我們的敵軍吸引開去。翻過秦嶺進入漢中之後,再越過巴山而到
川北。這樣兜一個大圈子,才能擺脫無數的追兵,在川北立下足來。
釐定這個計劃的時候,我曾求教於一位綠林老英雄。他住在商縣之北的一個村裡,是一
位年約六十的老者,當年是楊虎城等好漢的前輩,現時退休在家,務農為業,他熟悉這個廣
大區域的情況,對造反者也極為同情。
這位老英雄根據他的常識,再三剖析,認為到漢中地區是上策,但他說由這裡向西到漢
中都是險道,沿途給養不易解決,更要提防少數敵軍憑險扼守通路。如果路經關中,在翻過
秦嶺到漢中,要謹防關中敵軍據險阻攔。如果我們一停留,包圍的敵軍將愈聚愈多,更無法
解決冬服問題。他這些看法,堅定了我們必須直到川北去立足的打算。
我軍循著商縣通西安的達到前進。經臨潼西安南境,沿秦嶺北麓西行。在子午鎮與陝軍
作戰,在盩厔縣附近又與胡宗南部混戰一晝夜。胡宗南部尾追不捨,由漫川關跟蹤我們,由
西安到盩厔縣的途中經常攔鎖我們的去路。我們一一突破了敵人的關口,最後在盩厔縣西面
地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