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4/4 頁)
的軍事行動看作是一場實地演習。在作戰以前,不惜詳擬計劃,各方動員,
以期發揮獅子搏兔的力量。在作戰以後,又詳加檢討,認識錯誤和偏差,擬出下一次行動所
應採取的新方法,使我們能在行動中求得進步。
紅四軍在白雀園整飭內部的期間,即曾向駐在潢川商城光山一帶的敵軍實施壓力;並在
潢川附近的一個小市鎮上,消滅了吉鴻昌部一千餘人。吉鴻昌因此以“剿匪不力”的罪名,
被蔣介石免職,憤而到了上海。他對紅軍的觀感,因親身的經歷,似有了根本的改變。他與
中共的地下工作人員發生聯絡,對於孫連仲部後來投降紅軍,起了拉線的作用。後來,他參
加了馮玉祥在張家口所組織的反日同盟軍,為蔣介石所殺害。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我軍南移,圍攻駐在黃安縣城的敵軍梁冠英師。我們很重視這一行
動,認為是拔除老蘇區的眼中釘。我們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比以前周到些。這次行動既有軍委
會主席的命令,又經過高階將領會議詳細研討,決定整個行動的計劃,最後又由高階軍事長
官召集中下級軍官開會,詳細講解執行這一計劃的每一步驟。
政治工作在這次戰役中,也顯著的發揮了作用。中共軍中的政治委員,有監督同級軍官
的特權,同級軍官的命令,非有政治委員的副署,不生效力,必要時,政治委員並可撤換或
逮捕同級軍官。但在紅四軍中,軍官都是同志,我們認為政治委員的監督特權,只能適用於
那些非同志的軍官,因而改採同級軍官與政治委員,分負軍事與政治責任的平等制度。
由於這種平等制度,在決定軍事行動計劃時,軍委會政治部和各級政治委員會,須提供
有關這一行動的政治情況的資料,並制定政治工作計劃。這個計劃的要點,是從政治方面來
鼓勵全軍官兵執行計劃的信心;動員當地的居民和地方武裝等,配合軍事行動;瓦解敵軍;
鼓勵敵軍官兵投降等等。同級政治部等於同級政治委員的辦事機關,也就是由它來執行上述
政治工作計劃。政治委員平時指導政治部工作的進行,戰時則參加作戰。能幹的團政治委員
往往是太上團長,否則亦等於副團長。至於軍中中共的組織,則隸屬於政治部,在官兵中起
帶頭作用。
在這次黃安戰役中,我們決定以各團的政治委員和團政治部,為實施政治工作的主要環
節,所有鼓勵士氣,動員民眾,瓦解敵軍等政治工作,都以團為單位來進行。這樣,軍政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