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2 頁)
民誤國;重者就伏屍億萬,萬劫不復了。古人常說什麼「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一個大大小小的獨夫,在一位智者的眼光中,本是不難辨認的。
再回頭看看「辛亥革命」吧!
辛亥革命所完成的兩大任務:驅除韃虜,建立民國。前者是沒什麼可說的。重點是在後者。
什麼是「建立民國」呢?簡單的說,就是「把君權換成民權」。君權是「中古」的制度;民權是「現代」的制度。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換成「現代的制度」,用個抽象的名詞,便叫做「政治現代化」。「政治現代化」不是任何國家所獨有,它是世界歷史上的共同現象。而各國又因為歷史和社會等等條件的不同,其政治現代化的程式,亦有長短、緩急、遲早、逆流、順流之不同。
具體說來,把「君權」換成「民權」,以美國為最早!美國擺脫英皇於一七七六年。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民國」(republic)。但是美國建國不是一蹴而幾的。他們「英語民族」自有其特殊的「英美政治傳統」(The Anglo…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大體說來英語民族成功地約束王權,蓋始於「光榮革命」(一六八九)。自光榮革命到美國革命,他們大致掙扎了八十餘年,才「建立」了一個說英語的「民國」。
法蘭西民族,從君權完全換成民權,自法國大革命(一七八九)到第三共和之確立(一八七五),大致也掙扎了八十餘年。
俄國的情況也大致差不多。蘇俄自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開始,中經列寧、斯大林將近四十年的獨裁專制——遠甚於沙皇的獨裁專制,到最近的政變流產,和戈爾巴喬夫自聯共主席遜位,也搞了七十四年。要進步到真正的民主共和,恐怕也要在八十年之上。
日本自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開始。歷經軍閥起伏專政,直到一九四五年戰敗,也掙扎了八十餘年,始搞出點民治的雛型來。
比諸世界先進的民治國家,老實說,咱們中國人向現代民權政治進展,也不算太壞。我們自辛亥革命搞起,至今也已八十年了。八十年中我們出了一個只在位八十三天的袁皇帝。一九一七年宣統爺也回來搞了幾天。其外蔣、毛二公也各做了幾十年的皇帝,但是二公畢竟不敢搞「黃袍加身」。最近《紐約時報》也把鄧公小平封為The Emperor of China。說句公道話,「小平您好!」比蔣、毛二公畢竟要民主多了,雖然他也搞出「天安門事件」的一大敗筆。但是我國近代史上,從君權到民權的轉型浪潮,正如今夏(一九九一)百年一遇的洪水。朋友,對付這場洪水,君不見官家只能「炸堤」,哪能「築堤」呢?「社會科學」還是應該多學點才好!
我們搞「炸堤洩洪」大致也要搞它八、九十年。這時限是民主先進國家一致遵守的通例嘛!――所以我們的成績,不算太壞!
那麼,「辛亥革命」在我們這「從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轉型期」中,算個什麼呢?
曰:廣義的「辛亥革命」(一八九○~一九一二),是我國曆史上從君主到民主這個轉型期的「開始」。
狹義的「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曰至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則是這個「開始的結束」(The End of a Beginning)。如此而已。請讀者諸位指教。
* 一九九一年九月一日脫稿於北美新澤西州
原載於臺北《傳記文學》第六十卷第二期
附:校對說明
本書是以臺灣遠流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的繁體豎排五冊版《晚清七十年》為藍本,重新打字排版。內容完整,忠實原著。只是因港臺地區與大陸在外文音譯上的差別,為了照顧大陸讀者,對一些人名做了改動。改動內容如下:(前為原文,後是改動)
史達林——斯大林 柯林頓——克林頓
希拉蕊——希拉里 季辛吉——基辛格
雷 根——裡 根 義大利——義大利
海 珊——薩達姆 尼克森——尼克松
蒙妮卡?陸文斯基——莫妮卡?萊溫斯基
【全書完】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