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瑤軍中無能勝之者。劉闢出馬。欺太史慈年少。渾然不以為意。被太史慈大喝一聲。一槍刺於馬下。周瑜見敵軍軍心憾動。揮軍殺上。張英敗退回營。
張英折一員大將。知道諸將皆非太史慈之敵。催促孫策出戰。次日。張英率軍壓住陣角。孫策率黃蓋、韓當、呂蒙、孫翊、孫朗出戰。孫策使韓當出戰。周瑜使周泰迎之。兩將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呂蒙使雙刀助戰。被朱恆接住大戰。孫翊見呂蒙漸處下風。搶出往助。又被文聘接住。六員大將捉對廝殺。雙方陣中鼓角齊鳴。廝殺將近午時。呂蒙不支。撥馬就走。周瑜揮軍殺之。將對將。兵對兵。激烈廝殺。張英所部多為黃巾降者。不及周瑜士兵精銳。混戰未多時。漸漸不支。孫策見其勢不妙。連忙鳴金收兵。周瑜見孫策所部精銳。揮兵專往張英所部殺去。張英兵大敗。立腳不住。被周瑜軍搶去營寨。引敗兵往孫策營寨逃去。
孫策率所部軍在營前列陣。見周瑜大兵追趕甚急。擔心被張英敗兵衝亂陣角。關閉營門不納。張英大疑。擔心孫策與周瑜暗通。聚齊敗軍退往建業。
張英歸告劉瑤。劉瑤遂使責問孫策。孫策大怒。欲率軍攻打建業。呂蒙獻計曰:“今周瑜大軍攻打建業。壽春防備空虛。可襲之以為基業。”孫策覺呂蒙所言有理。與眾將相商襲擊壽春之事。張昭曰:“今壽春守兵雖少。然欲攻則耗費時日。不若以催糧為名。詐開城門。壽春可立下也。”孫策命黃蓋率五百精軍前往詐門。自率大軍跟隨於後。黃蓋引軍詐稱催糧之兵。禰衡沒有防備。見黃蓋兵少。命守軍開啟城門。黃蓋率五百兵殺散守門兵士。孫策率大軍殺入。禰衡見勢不可為。率軍開東門出城。引敗兵趕往建業。
劉瑤得訊大怒,欲起兵與孫策戰,苦於周瑜大軍來攻,不敢分兵。孫策遂得壽春為基業,整軍囤糧,招兵買馬,元氣復甦。搬取老小於壽春居住,命孫權、程普率五千軍駐守合肥。
第四十三回 大封群臣
時長沙四郡大旱,糧草不繼,金旋命令周瑜率軍返回廬江。劉瑤見周瑜退兵,命令張英率軍追擊,半途被周瑜伏兵殺得大敗,折軍五千餘。劉瑤惱怒孫策乘危襲城,率軍與孫策大戰,被孫策擊敗。從此孫策軍勢益強,劉瑤軍勢益弱。
袁紹與公孫瓚於河北相戰,公孫瓚亦是當時雄才,兩軍相持於易京,互有勝負。袁紹大將張合,誘殺公孫瓚先鋒嚴剛,奪取易京。公孫瓚率軍回守北平,袁紹謀士田豐獻計繞城攻取襄平。襄平為公孫瓚根本,糧草輜重多在襄平,因為北平為襄平門戶,公孫瓚重兵皆陳於北平,襄平防守空虛,為袁軍偷襲得手。公孫瓚自此元氣大傷,被袁軍重兵圍困百日,軍心浮動,其部將高幹殺公孫瓚及其家小,攜眾歸降。公孫氏滅亡,袁紹盡得河北之地。
此時金旋割據十一郡,普天之地,已四分其一。雄兵四十萬,天下群雄唯曹操、袁紹可與之爭鋒。諸葛亮見曹操與呂布大戰於定陶,說金旋遣使上書,大封群臣。
漢帝此時安身陳留,東北為袁紹所佔鄴城,東南、正南為呂布所佔徐州、濮陽,西北、西南為曹操所佔許都、苑城,陳留士兵只有三萬,萬萬不是這三方對手,所幸三方皆不敢輕易出兵,怕惹得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
漢帝此日召叢集臣相商,道:“如今中王勢大,上表分封手下文武,未知你等如何看待?”蔡邑出列道:“今天下之地,金旋佔江南十一郡,呂布佔中原五郡,袁紹佔河北七郡,劉焉佔西川六郡,劉表、劉備佔襄陽五郡,呂布佔徐州三郡,馬騰佔西涼三郡,張魯佔漢中兩郡,袁術佔淮南兩郡,孫策、劉瑤、孔融各佔一郡。天下諸侯中,呂布、曹操、袁紹三人常有相欺之心,其餘荊州王、西川王、馬騰與中王心存忠義。呂布等人不敢隨意侵佔我郡,是擔心中王號召群雄勤王。因此,中王勢力益大,我陳留越是安全。”
王允道:“現在曹操佔地五郡,呂布佔有三郡,袁紹佔地七郡,都有兼併陳留之意,所幸中王兵威尚在,三人表面皆未有無禮表現。倘若中王勢小,恐怕其大軍將臨城下。”
漢帝聞言,微微點頭道:“諸侯中只有中王、荊州王、西川王三人每年進貢些錢財。其餘眾人,平時詔令所出,竟然裝作未聞,真正為亂臣賊子。我意欲加封中王建業郡,增中王之勢,使其威懾呂布等人,你等以為如何?”
眾臣向來以蔡邑、王允為首,見兩人出言附合,再無提異議者,都出列為中王美言,漢帝命蔡邑書詔,將金旋領地加為十二郡,除現得之十一郡外,又加封建業為其領地。將長沙封為王都,轄下之人,軍政官員,悉由自決,侯爵以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