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諸葛亮一邊命令部將入城安民,一邊思忖司馬懿此舉用意,猛然省起司馬懿兵行險著,定然欲要逃歸許昌,連忙調兵遣將,命人火速報於晉陽、壺關、鄴城、官渡等地守軍,命令守將謹慎防備城池,伺機攻擊敵軍;命令趙雲率領五萬兵馬屯於代縣城中安民,處置軍政事務;命令周瑜所部火速趕赴界橋駐防,防備司馬懿所部從鄴城南下,攻打防守薄弱之郡;命令陸遜所部兵馬分兵駐守陳留、濮陽;自率大軍往許昌方向追擊。
諸葛亮所部大軍急行軍到達晉陽,晉陽守將韓當、文聘出城迎接,說起曹軍於清晨時途經此處,兩將因為曹軍兵力眾多,未奉將令,因為曹軍沒來攻城,不敢出城接戰。諸葛亮聽罷,命令黃忠、龐德、朱恆三將率領十萬兵馬沿小路直赴鄴城,自與張苞、周泰、文聘率領十萬兵馬走壺關大路。
將要到達鄴城之時,黃忠等將追上司馬懿後軍,司馬懿命令吳綱、曹爽率領二萬兵馬斷後阻擊敵軍。兩將率領部下布好軍陣,雙戰黃忠。相戰十餘合,黃忠奮起神威,一刀劈曹爽於馬下,吳綱膽顫心驚,回馬欲要回走,被黃忠策馬趕上,一刀往前劈來,吳綱當即死於非命。曹軍二萬兵馬因為主將身亡,不敢再行接戰,一窩蜂的往前方逃去。
此時關羽得到諸葛亮軍令,率領大軍在半路截擊,然而荀攸所率前軍已經繞過官渡城池,只截得司馬懿所率後軍。原來司馬懿聞知曹爽兩將陣亡,不敢回頭接戰,匆匆往前急奔,不料卻正逢關羽所部大軍阻住去路。司馬懿因為關羽所部兵力眾多,軍容強盛,又素來畏懼關羽威名,不敢接戰,率領兵馬往側向陳留方向逃去。
此時陸遜分派太史慈率領八萬兵馬下駐守陳留,見曹軍往陳留逃來,率領部下出城迎戰。司馬懿此時前後無路,率領手下兵馬猛衝猛打。正在兩軍激戰之時,關羽、黃忠等將統領兵馬追到,金旋諸路大軍合擊,司馬懿所部頓時潰不成軍,司馬懿為關羽一刀斬殺,所部全軍覆滅。司馬懿一代名將,在此灰飛煙滅。
荀攸所部繞過官渡後,探知許昌城外姜維所部兵馬眾多,將兵馬屯於僻靜之處,命令鄧忠率領少數兵馬潛入許昌城中,約定入夜後進城。
此時關羽、黃忠等將均赴陳留追擊司馬懿所部,姜維尚未得到訊息,未有防備。入夜後,曹仁、典韋兩將率領大軍殺出城來,接應荀攸所部入城,荀攸所部五萬兵馬得以倖免。
如此天下大勢基本已成定局,曹植只餘許昌孤城一座,兵馬二十一萬,依恃城防堅固,糧草眾多,固守不敢出戰,勉強支撐許昌局面。
第一百二十一回 全面出擊(十四)
金旋因為如今曹軍勢弱,新近所下諸郡皆已安定,命令龐統置設官吏接手諸郡軍政路大軍政務、防務交接完畢後,都奉金旋命令,一齊奔赴許昌。月餘,諸路大軍齊聚於許昌城外。
諸路兵馬到齊後,諸葛亮因為大軍兵力過多,耗費糧錢過多,進行裁兵整頓,遣返老弱病殘士兵三十三萬返回鄉里。
整頓完畢後,諸葛亮升帳點將,重新佈置防務。命令陸遜、太史慈、張合、陳泰等將率領大軍十五萬駐守宛城,周瑜、趙雲、凌操、邢道榮等將率領大軍十五萬駐守洛陽,關羽、徐庶、關平、周倉等將率領大軍十五萬駐守官渡,命令姜維、魏延、譚雄、沙摩珂率領大軍十五萬巡視許昌周邊小路,其餘兵將四十萬屯紮於許昌城外大營,準備發動大規模強攻。
曹植因為所部兵馬連戰連敗,接連失城陷地,如今只餘一郡之地,又被諸葛亮重兵圍攻,每日愁眉哭臉,苦思不得對策,召集眾人商議。眾文武有欲降者,有欲戰者,殿中喧嚷,亂成一團。
夏侯淳、夏侯淵、張遼、司馬懿等人先後死後,曹仁此時為曹軍中最重要的將領,出列說道:“先王為世上英雄,創造西王基業,可惜英年逝世,為金旋乘機而為,席捲天下。如今我軍防守許昌孤城,形勢雖然危急,然而城中尚有上將十餘員,精兵也有二十餘萬,糧草可以支得三年,尚未至絕境。我粗通兵法,久經沙場,願意統領精兵數萬,與諸葛亮所部大軍背城一戰,特請恩准。”此時曹昂、曹丕均在殿中,亦出言附和。曹植任命曹昂為元帥,曹丕為副元帥,點齊兵將出城與諸葛亮決戰。
曹昂、曹丕隨即在殿中點將,點中曹仁、曹睿、曹芳、司馬炎、張虎、典韋、曹休、曹純、鄧忠等將,整頓城中精兵十五萬與諸葛亮所部大軍背城決戰。
諸葛亮聞知曹軍出城,料知此戰許昌城中定會精銳盡出,此為壓軸關鍵大戰。命令李嚴、關索、高順三將率領十萬兵馬駐守大營;調姜維所部兵馬埋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