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第4/4 頁)
烏知義率領的數千萬騎將士攜豐富的戰利品到達城外,一系列動作讓人眼花繚亂。
征戰將士的歸來最吸引眼球,人們很快沉浸其中。
仿如烏知義第一次以血戰契丹人,反敗為勝的功臣身份到洛陽時的翻版,歡迎禮儀超規格,陛下特詔:普天同慶,無僭越之說。
故有太子代表皇帝出城三十里迎接,且文武百官同往。
城內,人群洶湧,不得不出動金吾衛維持秩序,併為英雄們開道。
唐軍無敵!
唐軍威武!
大唐陛下萬歲!
人群裡,雄壯激情的口號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也有人不和諧,譬如王昌齡,眾人皆醉,他獨醒。早在李懷唐回洛陽時,揮毫潑墨疾寫了一首反調詩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首諷刺大作短時間內傳頌中原大地,無可避免地飄入李隆基的耳朵裡,扎傷了龍鱗,引致龍顏大怒。
從他的角度出發解讀:大唐對契丹作戰多以失敗告終,都山之戰慘敗,主副將戰死,死傷者眾多未能歸家。龍城飛將的化身李懷唐橫空出世,所有的妖魔鬼怪被一掃空。即使此次的渤海大捷,唐軍完全是沾了李懷唐的光。
言下之意,缺了李懷唐,神馬都是浮雲。
實際上,王大詩人作詩時,是感怨唐軍無中流砥柱,盼望大唐的龍城飛將出現,當然,詩作也表達了作者對李懷唐寄予的厚望和欣賞。
不過,倒黴的老王沒有解釋的機會,李隆基直接給他的仕途判了死刑,發配雲中當縣令。甚至張九齡也受到牽連,以舉薦非人入罪,被降職外放。
古時入仕多靠舉薦,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門派朋黨官僚集團,當然,舉薦也有風險,萬一投資失誤,皇帝不高興,舉薦之人只有吃不了兜著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九齡與王昌齡皆文采出眾,惺惺相惜,最後結果同病相憐。
張九齡黯然離開洛陽赴嶺南任職時,英雄高調入城之際,相送之人只有一個,李懷唐。
“日久知人心,路遙知馬力。大將軍仁義,張某領教了。”
城南勞勞送客亭內,張九齡唏噓不已,世態炎涼至斯,朝上那些衣冠禽獸個個道貌岸然滿嘴仁義道德,鏡子一照,原來統統都比不上他們嘴裡來自荒蠻之地的李懷唐。
李懷唐苦笑:“李禕王爺要來的,不過大軍凱旋,他作為兵部尚書實在走不開。”
“哈哈,就知道你要維護你的泰山。”張九齡拍拍李懷唐的肩膀。“唉,大將軍之情,老夫來日再報。”
兩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