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個會議,還一直忙碌到中午一時多,那時他和他那位熱情的愛人連飯也沒吃,他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令我至今感慨不已。
卓教授認為,在本案中;秦皇島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對有關事實根本不做調查;就做出了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鑑定結論;這顯然是錯誤的。這種老子給兒子做鑑定的辦法是極為荒謬的,自然不能為患者所接受。為了排除暗箱操作,保證醫療鑑定的公正,我國已於2002年9月1日實施新的醫療事故鑑定辦法;規定醫療鑑定不再有衛生行政部門的官員參加,只能由醫學會的專家全程自主地進行鑑定工作;除了要把握技術標準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法律的準繩。
卓教授指出,對有關醫療事實進行調查;是醫療鑑定的關鍵和重點。如果鑑定人員不科學地進行調查;如果有關醫務工作人員在作病歷過程中不如實記錄或弄虛作假;這本身就已構成了犯罪;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本案中;因為患者家屬是該醫院的工作人員;她以自己工作的方便影印了病歷(事後也證明醫院確實存在問題),這也說明覆印病歷是很重要的,但醫院在多次開庭中拒不向法院提交有關特護記錄的原件,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對於事實如此清楚的一宗醫療糾紛;當地有關醫療鑑定部門卻做出不構成醫療糾紛的結論,這令我很吃驚!他們根本沒有對有關事實進行調查;怎能鑑定為不構成醫療糾紛呢?
按有關規定,對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委員會的鑑定結論不服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有關部門重新申請鑑定,同時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本案中;原告沈淑萍等人在兩次被有關部門鑑定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情況下;被迫以醫療損害賠償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較為可取的辦法,而一審法院在根本沒有對北戴河醫院偽造和篡改的病歷進行充分調查,就做出如此荒唐的判決;顯然是錯誤的。
早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醫療糾紛的問題曾受到多名與會代表的重視,醫療糾紛的數量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增長,給醫患雙方都帶來了許多傷害。如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診治“醫德缺失症”,成了兩會上人大代表的熱點話題之一。
據國家權威部門的一項調查,10個城市數千名消費者認為,“冷漠”這個形容詞最能代表醫療行業的行業形象。
2004年“兩會”上,醫療腐敗作為一個熱門話題,又一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協常委任玉嶺認為,整治醫療腐敗才能安康億萬民眾,由於醫療腐敗弄得很多人不敢進醫院求診就醫。實事求是地講,在很多醫院裡存在著嚴重的不正之風。不僅使55%以上的農民患者不敢到醫院求診就醫,就是城裡的廣大低收入階層對醫院也是望而生畏。醫療腐敗確實到了該整治的時候了認為,醫療腐敗已成我國醫療領域的一大“頑症”。
一家小小的區級醫院,竟然頻繁發生多起激起當地群眾憤慨、引起全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惡性醫療糾紛事件,而院方不是抱著有錯就改虛心接受批評的態度,相反,對每宗事故發生後,醫院方總是想方設法阻攔當事人和家屬知道事實真相,採取種種手段製假做假,這難道說是偶然嗎?
眾所周知,“病歷是病人診療的全部過程”。但在這家北戴醫院,偽造和篡改病歷就像小學生修改錯別字一樣,似乎已成為“家常便飯”了。我所採訪的這三宗發生在該院的醫療事故中,院方無一不採取這種手段“修改”病歷:年僅4個月的小男嬰命喪醫院後,院方拒不出示原病歷,而是偽造了一份病歷,並據此做出了一份死亡男嬰“子宮未見異常”字樣的所謂報告;當該院的老領導沈明住院治療期間因對方一連串的過失而導致其死亡後,院方又公然偽造並篡改病歷,好在沈明之女沈淑萍是該醫院醫務人員,深知病歷對病人及家屬的重要性,最終利用工作之便拿到了亡父的有關病歷,但是,即便如此,北戴河醫院仍然敢斗膽“偽造”和篡改病歷;在於麗梅的這場官司中,北戴河醫院又故伎重演,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連一週的導尿過程也沒有,甚至輸血病歷都沒有記載的病歷,在同一個病歷中竟然出現了三個病案號:“26191、26196、2619”!有關出院、入院病理記錄、術前記錄、術後記錄、會診單和各種及日期相接而病案號不符。
人們不禁要問,醫院的這種做法,難道說無法可依無法可治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對於這家醫院的行為,當地有關主管部門卻從來無人過問!
其實,對於這家北戴醫院內所發生的醫療糾紛事件,我還採訪過一位名叫王冠軍的現役軍人因左手受傷而被這家醫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