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出,迅速把海面染成了腥紅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慘叫聲越來越稀疏,十幾分鍾之後就全部停了下來,海面上漂浮起百餘具日軍的屍體。 匆忙打掃戰場之後,船隊毫不遲疑地向海岸靠攏,這時候,船隻的總數已經從出發時的三十八艘銳減到十八艘,二十艘漁船和兩百多名士兵船員與運送的物資一起沉入了海底。 船隊靠岸之後,從島內僱用的民夫開始解除安裝彈藥,倖存計程車兵和船員們走到岸上,回身望著自己剛剛生死搏殺過的海面,正準備發出一些感慨,可是卻聽到瞭望塔上傳來刺耳的警報聲——海平面上出現數十根巨大的桅杆,一個規模龐大的日軍艦隊出現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裡面居然有兩艘航空母艦! 孟班長看著身邊的餘老大嘿嘿一笑,壞壞地說道:“餘老大,看來你是會不去了,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難說!” 餘老大滿不在乎地說道:“我老餘是嚇大的!剛才的場面都沒鎮住我,現在上了岸,還會怕他們!大不了老子參軍算了!” 孟班長連忙伸出手來,說道:“歡迎你加入十九路軍!”
正文 第一九九章 為淵驅魚
日本統帥部制定的反擊方案非常簡單有效,一刀就插在十九路軍的軟肋——首先命令遊弋在江浙沿海的海軍艦艇全速前進,全面封鎖臺灣海峽,徹底切斷兩岸之間的物資和人員運輸通道;其次,集結在北部灣的航母編隊緊急返航,日夜兼程向臺灣海域前進,只要臺灣進入艦載機的攻擊範圍之後,立即出動轟炸機群進行主動攻擊,壓制登陸部隊的攻勢;再次,從關東軍抽調兩個師團的兵力,集結完畢之後,在本土出發的海軍艦艇編隊的護衛向向臺灣進發,準備在島內與中國軍隊決戰;最後,命令島內的駐軍和日本僑民向高雄和基隆兩個港口附近集中,在海軍艦炮的支援下固守待援,把中國軍隊死死拖住,使其無法順利佔領全島。 日本統帥部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製定出如此大膽的計劃,一方面是因為陸軍全部深陷中國戰場,無法在短時間內抽身出來,另一方面則是不相信十九路軍只依靠島上的區區數萬兵力就能把駐軍驅逐出去——島上的正規軍雖然只有六七千人,但是還有兩萬餘名警察和二十多萬日本僑民,憑藉存放在高雄和基隆兩個港口倉庫裡面的武器裝備可以輕易再裝備兩個師團,這樣一來,兵力就是對方的兩倍以上! 十九路軍的第二批物資剛剛運送過去,臺灣海峽就被匆忙趕來的日軍艦隊封鎖,謝長風率領的臺灣軍團就成為一支孤軍! 形勢雖然異常嚴峻,但是由於事先已經考慮過這種可能性,謝長風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當日軍第一支艦隊出現在臺灣海域之後,他立即向軍部報告敵情,然後從容不迫地部署兵力:向南進攻的臺灣軍團第二師在順利攻克臺南之後沒有繼續南下,而是以兩個步兵營在當地組織防禦,師部和炮兵團回師嘉義,其餘部隊則以營連為單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蕩周邊的縣城鄉鎮,在徹底破壞日本在地方的基層組織的同時,通告國軍登陸的訊息,在民眾當中徵集志願兵;向北攻擊的第一師在攻克新竹之後以摩托化步兵營為先導,高速向臺北挺進,兵鋒直指基隆港;軍團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則進駐臺中,然後徵集民夫把船隊運送過來的補給和繳獲的物資向中央山脈的高山族聚居區運送,原先滲透過來的諜報人員、小分隊與無法返回大陸的數千民夫很快聚集起來,準備在這裡家裡根據地。由於高山族在日本統治期間數次起義,被日軍血腥鎮壓過,對日本人是恨之入骨,所以對中國軍隊的到來非常歡迎,在他們的全力配合下,建立根據地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鑑於日軍具有空前強大的海空力量,謝長風完全放棄了依靠海防工事把敵人阻擋在海岸線之外的想法,只在臺中、新竹等幾個沿海港口和適合登陸的灘頭陣地配置了少量的監視兵力,卻把軍團的主要機動兵力投入到摧毀日本地方政權的工作當中。 匆忙趕到的日軍聯合艦艇的所有陸戰兵力還不到一個團,根本沒有膽量進行登陸作戰,而華中和華南的日軍又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機動,所以只能耐心地等待關東軍的到來,在此之前,只能依靠艦載機對中國軍隊進行空中打擊,支援被壓縮在兩端的守備部隊,同時艦艇編隊用艦炮對沿海的要塞、港口進行不間斷的轟擊,為後面的登陸作戰掃除障礙。 最初,中國軍隊登陸的訊息傳開之後,只有諜報人員活動頻繁地區和高山族聚居區的民眾明確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其他地區基本上都保持觀望的態度,因為長期的封鎖和隔絕,使他們對海峽對岸的祖國已經十分生疏,也沒有多少信心。可是,當日軍不分清紅皂白的狂轟濫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之後,民眾的心態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轉變。謝長風立即把握這個難得的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