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十九路軍戰記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相思封鎖情原神之開局魔刀千刃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變強全息網遊:擁有神器後我職業全能NBA:老子天下第一歡迎來到星火樂園餓殍:鏡花水月咒回土著被綜漫男神們包圍礪刃!普通人2025年改運風水網遊:治療與守護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鎮魂:赤帝傳說詭案奇聞夢幻西遊:我有一個垃圾回收站你是我的小精靈快穿:誰家白月光摁著男主親那隻顯眼的假獅子是隔壁學院的王者聊天室:大陸風雲錄王者小廢物有獨特的釣男人技巧

首都南京,日本軍人曾經從上到下地犯下集體屠殺、強暴與劫掠的 暴行,日本至今不願面對這個歷史,日本就沒有資格成為人類社會中的一 員,因為否認這種歷史上千真萬確的暴行,就是否定了對人性最基本的尊 重,是絕對毫無人性認同的做法。 23。8 日軍戰術成功但政略徹底失敗 在南京保衛戰之中,日軍進攻戰術的運用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前線作 戰部隊不待繼續進軍的命令,就已經掌握戰場的先機,以獨斷的方式,搶先 尾隨追擊中國部隊,空軍飛機更是不斷炸射,讓中國的部隊無法進入防禦陣 地,也無法整編與恢復有組織的作戰。接著在發動全面攻擊時,更是多路齊 進,海空進行協同作戰,日軍以強大的軍力進行中央突破,同時派遣快速部 隊對南京外圍進行迂迴的包抄。日軍攻擊南京的前線部隊,無論是戰場反 應,以及戰術的應用,都可說是達到一流的水準,也就造成在日軍正式發動 攻擊的十三天之內,就攻佔了中國的首都南京。 但是在政略的層面而言,日本進攻南京,卻犯下了重大的錯誤。這場作 戰是由前線的部隊引導整個戰爭的發展,大本營只能跟著追認而已。事實 上,原先日本的戰略設計,是希望能夠籍著戰爭的打擊,來逼中國讓步與屈 服,成為支援日本大東亞戰爭的“保護國”,而非要全面佔領與滅亡中國。 因為日本真正要準備決戰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蘇聯,所以日軍大本營原來 並無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但是在前線軍隊的請戰壓力之下,大本營卻被迫 放棄原則,支援進攻南京的行動。而在日軍攻佔南京之後,統帥更無法阻止 部隊縱兵大掠南京,這種不給中國留下和談餘地,硬要攻陷中國首都南京, 第276頁 並且展開空前殘酷的屠殺與擄掠的做法,當然是讓國民政府,絕對不可能與 日本以和談來解決兩國的戰爭了。日本進攻南京之“失控作戰”,犯了日本 想要迅速結束戰爭的政略與戰略的大忌。 原本日本政府所提的和談條件,在十二月二日由蔣介石所召開的高階軍 事首長會議之中,幾乎得到與會所有人的同意,認為可以一試,以疏解中國 所受到的戰場挫敗。因為中國當時急需進口武器、訓練新兵,與重新佈陣的 時間,因此國民政府轉告負責和談調停的德國大使陶德曼,中國願意在這個 原則下,與日本進行和談。但是由於日軍快速地攻佔南京之後,日本軍部的 立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軍部認為中國首都已被攻克,中國已無和談的籌 碼,因此立刻推翻了原先和談的條件,增加了中國無法接受的條款。而日軍 在南京的空前暴行,更是造成中國政府方面,無法與日本進行談判的壓力。 如此一來,中國政府根本不能與日軍停戰,中國人民也不可能支援和談。 所以日本攻戰中國首都,以及對中國人民所施行的殘暴行為,不但不能 達成速戰速決的目的,反而使得中日戰爭無限的延長,這是日本侵略中國之 整個戰略的危機所在。日本開始不知如何結束中日戰爭,只有將有限的戰力 逐漸地消耗在中國的戰略空間之中,因而它就越發感到自己在對美、蘇大決 戰之準備上的不足,最後日本只能以先發制人的方式突襲美國,鋌而走險的 掀起太平洋戰爭,而最終戰敗亡國。這種由前線部隊主導整個戰爭決策的方 式,終於成為日本整個戰略佈局的致命傷了。 23。9 中國決心繼續作戰到底 而蔣介石堅持防守南京的主張,原來也是政略的考慮優於作戰的考量。 唐生智已在蔣介石身邊多年,參與諸多重要的軍政決策,而臨危出任沒有人 願意接的重任,當然是由其個人的勇氣與決心。但是唐生智過度強調“犧牲 殉國”的作戰指導原則,根本就不符合國家之持久抗日的戰略指導原則,也 不符合當時戰場作戰的需要。當是抗日作戰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設法在激烈 的抵抗中,仍要保全戰力,以達到維持長期作戰的目標。唐生智叫疲弱的華 軍,在臨時的防禦工事內,採取極為僵化與呆板的死守,即不準主動出擊以 擾亂日軍的攻勢部署,又沒有掌控預備隊進行防禦決戰,兵力原本已經不 足,防守的正面又太廣,當然容易讓日軍攻破防線。 第277頁 唐生智這種沒有戰略考量的戰場部署,實在是軍事才能極差的表現。而 部隊撤退沒有事先詳細的安排,全城撤退與破壞重要設施的規劃又不周密, 更顯出他軍事指揮能力不足的問題。而唐生智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後,還猶豫 觀望,坐失安排撤退的良機,等到局勢已亂,自己卻草率慌亂的先行逃走, 完全與部

目錄
夫軍大人,請再狂一點現在只想吻你逃離舶情慾罌粟(禁忌H)透視當代警察墮落生活:關係傘末日列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