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是進攻的時候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日軍堅固的堡壘和密集的火力,沒有有效的突破手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坦克裝甲車這類重型裝備。 而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已經把十九路軍列為頭號威脅,命令空軍出動轟炸機,不斷轟炸其陣地,最大程度地削弱其戰鬥力。同時,在新的增援部隊到來前,嚴令第九師團始終在艦炮的射程內作戰,無論中國軍隊如何引誘,絕對不可越雷池一步。 此時的第九師團就如同一隻龜縮起來的刺蝟,使十九路軍無處下口。孫百里根據戰場的形勢命令部隊暫停攻擊,後撤到日軍的艦炮射程外,構築牢固的工事,準備與日軍作持久戰。隨後,孫百里建議戰區司令長官部,認為日軍從右翼抽調兵力支援左翼,顯然兵力不足,是否可以從右翼發起攻勢,力求殲滅日軍一部,取得戰場的主動權,因為這裡遠離黃浦江,日軍的海軍無法進行有效的支援,同時,江南的秋天已經來到,陰雨天氣多,限制了敵人空軍的發揮。 然而,戰區司令部卻認為,淞滬會戰的目的是用陣地戰消耗殲滅日軍,需要持久作戰,不能冒險,並且向孫百里強調,這是按照德國顧問的建議制訂的指導方針!司令部的答覆使孫百里感到非常無奈,如果一味地消極防守,和裝備精良的日軍打陣地戰,如何能夠取勝?孫百里的心頭不由得蒙上一層陰影,全殲第18旅團帶來的喜悅也被衝得一乾二淨。 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鑑於第九師團進攻失利,知道從側翼突破中國軍隊防線,分割包圍中國軍隊的企圖肯定無法實現,而手頭的兵力又不足以發動全線進攻,於是決定改變分割包圍的計劃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進攻蘊藻浜一線。 蘊藻浜是上海地區僅次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第三大河,全長30多公里,與京滬鐵路和淞滬鐵路構成一個三角形,是上海北郊的交通樞紐。 10月1日,日軍集中第三師團、第13師團和第101師團一部,在空軍轟炸機的掩護下,強渡蘊藻浜,向大場、南翔進攻,妄圖切斷江灣地區中國守軍與外界的聯絡,然後聚而殲之。 駐守該地的中國軍隊第八師,第59師和第67師以及稅警總團等部隊奮起抵抗,與日軍浴血激戰,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處於劣勢,損失慘重,無力再戰,相繼退出陣地,戰區司令部只得從左翼抽調第61師等部接替防務。 第61師進駐陣地後,依靠不亞於日軍的裝備和頑強的作戰意志,經過數晝夜血戰,終於遏制住日軍的工事。 然而,10月15日,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再次強渡蘊藻浜,然後突破第66軍教導旅的防線,成功突入中國軍隊的防線,戰局再度告急!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血氣之勇
在形勢萬分危急的時候,從廣西調來的第21集團軍抵達前線,立即被戰區司令長官部編入右翼作戰集團。第21集團軍是桂系的王牌,向來擅打硬仗,作戰英勇頑強,在地方部隊當中享有威名。白崇禧人稱小諸葛,對戰略戰術頗有研究,縱觀淞滬戰場的敵我態勢,然後總結中國軍隊前期作戰的經驗教訓,認為如果一味被動防守,和日軍擺開陣勢打陣地戰,純粹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只會增加部隊的傷亡,沒有任何好處,最終也無法取得勝利。於是他向兼任戰區司令長官的蔣介石建議,集中部分兵力,主動攻擊日軍,把日軍的防線從中間撕開一道口子,就可以把敵人分割開來,迫使其後退。日軍雖然強悍,但是卻被十九路軍殲滅一個旅團,證明並非不可戰勝,只要實施積極防禦的策略,同樣有機會擊潰日軍。為表明自己的信心,白崇禧主動請纓,建議讓第21集團軍來完成這個任務。 身為戰區長官的蔣介石面對淞滬戰場的困局一籌莫展,正苦於無計可施,無兵可用,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西方列強的干涉和調停上,見白崇禧願意主動出擊,正好求之不得,於是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下達實施反擊作戰的命令。 10月21日,中國守衛蘊藻浜的部隊,正準備配合第21集團軍發動全線反擊,可是非常不幸的是,日軍第三師團和第101師團也在這一天向南岸發起猛攻,而且日軍的攻擊時間比中國軍隊計劃發起攻擊的時間整整早12個小時。 當日清晨,日軍就出動大批轟炸機對南岸中國軍隊第21集團軍第48軍的陣地輪番轟炸,隨後出動步兵在坦克大炮的掩護下猛攻守軍防線。第21集團剛剛趕到淞滬戰場,就接到出擊的命令,所以匆忙構築的工事非常簡陋,在日軍飛機和重炮的轟擊下被輕鬆擊毀,守軍基本上在毫無遮攔的陣地上和日軍作戰。廣西部隊雖然作戰勇猛,但是從來沒有和日軍交鋒過,又缺少重武器,根本不知道如何對付坦克和飛機,依然按照過去參加國內戰爭時的打法,以密集的戰鬥隊形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