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 頁)
/3啊。
楊興眉頭皺了皺,旁邊的盧作孚笑道:督軍,王司令他們也非常不容易,這兩年下來,沒日沒夜的戰鬥在川江水道上,功不可沒啊。
督軍,在這之前,川江能通行的最大船隻不過1千5百噸,現在正常時間能透過2千5百噸船隻,枯水期也能透過1千5百噸船隻啊。
督軍,如今三峽水道,雖然仍然還是險象環生,但比過去好多了。
還有,目前貨物運輸運費已經降低了3成左右。
內心暗歎一口氣,楊興說道:盧兄,我們蜀道,真是難於上青天啊,前兩天我看到一份報紙,說660裡川江運輸,運費可是超過美國舊金山到上海的運費啊。
我們川江運輸不但費用貴,而且很多東西難以運出去,前兩天就有人向我反映,說生絲、桐油什麼的,沒有排上,要等到一個月後才能夠運輸。
現在川漢鐵路遙遙無期,我們民生船運,最重要的就是為我們川人提供更為便捷、廉價、安全的水上通道。
盧作孚臉色通紅,看著楊興道:督軍,這個我省得。經過5年經營,在這川江上,英國、美國、日本的船隻基本上已經絕跡。
現在,我們就是要透過內部管理,加強川江運輸,來大力削減川江運費,以惠及於普通大眾啊。
現在,民生公司正建造碼頭,以生產5百噸以下貨船,客船,以透過水路運輸,以及未來的陸路運輸,進一步帶動川江水運啊。
督軍,保守估計,去年川江年運力已經達到30萬噸(盧作孚領導的中國敦克爾大撤退,在40天內運送了8萬噸),現在隨著對河道整治進一步加強,在今年,至少能夠達到50萬噸的運力(葛洲壩建壩後,川江運力由1982年的4百萬噸提高到1990年的1千萬噸。三峽建成後,有1千萬噸提高到5千萬噸。)
在未來,完成川江整治後,川江航運能力能達到4百萬噸,其運輸能力並不比一條川漢鐵路差啊。
楊興嘆了一口氣,良久說道:盧兄,目前我們川人有5千萬,在未來,甚至更多,一條川江,難以滿足要求啊。
在眾人驚疑中,楊興參觀了正在興建的船塢碼頭。
第233章 燒錢的鋼鐵廠
10天后,王寵佑等考察組重新回到重慶,經過多方論證與實地抽樣,在合川、綦江都存在煤礦的含量在10億噸以上,鐵礦也有近億噸,完全可以建一個大型鋼鐵聯合公司。
初步探明,在華鎣山煤儲量約18。2億噸,分佈在華鎣山周邊地區的三匯、清平、土場、鹽井、草街、雙鳳、獅灘、小沔等8個鎮。
在華鎣山附近的鹽井、雙鳳、三匯地區,分佈大量鐵礦,儲量達到6800萬噸。
在鹽井、三匯地區分佈石灰石55億噸;
在三匯、清平地區分佈鋁土礦7500萬噸。
在綦江,有煤礦10億噸,有鐵礦石上億噸。
正如王寵佑所言,華鎣山、綦江不但礦山豐富,而且煤礦、鐵礦連在一起,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煤礦、鐵礦基地(各位,當然現在算不了什麼。但是在當時,中國很多大礦都沒有發現),完全可以建成一個年產鋼鐵達30萬噸的生產企業。
而此時漢大萍也不過12萬噸的產能(1904年,有鍊鐵爐3座,鍊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餘噸。)
考慮到如今中國鋼鐵業產鋼量不過20萬噸(在民國初年漢冶萍最高產量為15萬噸,如此已佔中國鋼鐵產量之90%),而在合川、綦江二地,完全可以分別建成一家30萬頓的鋼鐵聯合基地,對這個訊息,不由得讓人一喜。
聽到這裡,楊興方才露出得意的笑容,雖然前幾年到過綦江,生怕由於自己穿越,整個地球環境發生變化,現在看來一切擔心都是多餘,在合川、在綦江存在大量煤礦、鐵礦。
聽到王寵佑如此說之後,楊興非常感興趣,確定先在北川鐵路旁邊的鹽井鎮建立合川鋼鐵聯合公司,初期規模為8萬噸,遠景規模為30萬噸的鋼鐵基地。
王寵佑看著楊興,雖然感覺非常高興,目宇間頗為興奮,但也有陣陣擔憂,當楊興同意,建成一個堪比漢冶萍的大型鋼鐵廠後,當即提出報價:督軍大人,我們經過評估,根據漢冶萍經驗,合川鋼鐵聯合公司可以分兩期工程,第一期先建立8萬噸的生產規模,如此需要1千2百萬個大洋。(漢陽鋼鐵廠最初規模為6萬噸,創辦經費最初定為246萬餘兩,1892年清政府增撥42萬兩,到建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