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 頁)
怠⒖蟛�。�雲淥�模�谷揮�25多個班的文科生?
張瀾一聽,搖搖頭道:徵東,在全國莫不是如此啊。各個大學裡面,文科生比理科生比例為1:10啊,這有什麼稀奇的。(近日看一本書上,說在民國時期,文科生是理科生的10倍。這或者可以解釋民國亂象吧)
看著這份表單,楊興先是一怔,這就是袁世凱、張之洞搞出的新學,大概虛有其表吧。中國傳統教育中,主要是輕自然科學,注重社會科學啊。
這樣搞出的新式教育,難怪民國時期**此起彼伏,中國一般大學生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幸運兒,若再接受文科教育,難免大家一個個目空於頂啊,難免做出非常多不理智行為啊。這或者是GMT失去政權的最主要原因啊。
想到這裡,楊興哈哈大笑道:表方先生,我們教育搞錯了。西方大學,講究學以致用,雖然包含對政治的理解,經濟的理解,但最重要的是對數理化,對工程機械的理解。
要知道,學好數理化,掌握一身本事,即使走遍天下也不用怕啊。學好文科,我們國內很多人,文化功底很好啊,但是八股文做得很好,又有什麼用呢?
就拿西方之經濟學,很多也需要理科生唸啊,文科,學文科有多大用處?
當即將前世的分科方法告訴大家,告訴大家在初中畢業後,鼓勵大家多數人上職業高中,其他人則上普通高中。
在普通高中中,讀到高二的時候,採用分科方法,一小部分選擇文科,大多數選擇理科。
在大學裡面,文科與理科專業設定數,以10年為期,從由現在的文科生比理科生10:1改變為1:10。
如此,才有可能為經濟發展培訓出合格的人才,否則的話,這種大學教育,與過去教育方式,一個樣,是揹著新學的名,行舊學之實際啊。
在大學裡面,只研究文學,研究當官,這叫大學嘛?在前世,一所大學裡面,真正文科才幾個專業?
管理、會計、國貿,這些都應該是理科吧(雖然也有招文科生,但是文科生搞這些,問題頗大)。
那些文科生,說一千道一萬,主要就是馬列學生,法律、文秘專業,等等非常冷的專業。
現在看到在民國時期,大學專業設定,如此本末倒置,楊興才感到為什麼中國人容易走極端啊。
因為那時培養的很多大學高材生,主要是研究文學方面的,如此之下,缺乏最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從而走向極端,從而將國家帶到萬劫不復境地。
看到楊興如此大加修改,在學校裡面,高中理科與文科設定比例在1:5,錄取比例在1:10。
在大學裡面,理科老師還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研發費用,如此之下,理科老師待遇竟然給人不降反升的味道。
看到這裡,應該算文科的張瀾、羅綸等人目瞪口呆,但是也感到楊興說得振振有詞。
你們看吧,現在文科成什麼樣子,就拿這個時候北大來說,幾個文科教授,就是一個秀才出生,除了能夠翻譯點外國資料外,其他的詩詞歌賦,與過去舉人,進士相比,那就差遠了。
若是新式教育,就是培養出這種人,那叫新式教育嗎?新式教育,是精通數理化生物的專業人才。
當即,楊興向大家說自己的新式教育,說現在新式教育,只是背了新式教育的名的舊式教育,是所謂的精英教育。
在那以後,接受西方的物理、化學等科學教育,如此即使畢業後,不能成為一方專家,但也能搞造福一方啊。
而不像現在,培養出一幫所謂的新式教育人才,由於全部是學中文的,國家用他的時候,他就能兼濟天下,不用他的時候,只能獨善其身。
這些學好數理化的新式人才,由於知識的實用性,那真是走遍天下也不怕啊。
如此之下,決定任命晏陽初為川省教育廳副廳長,以推動平民教育。
聽到這個任命,晏陽初連連表示拒絕道:督軍,我在回國的時候,確定一輩子只辦教育,不做官。
楊興笑道:晏先生,這大概不好吧。幹事業,必須要有相應權利,沒有權利什麼事情都做不到。就像我現在有的事情是有點獨裁,那主要是在大家迷茫的時候,在大家還沒有看到效果的時候。
晏陽初還是拒絕,且聲言,若是強令自己為官,自己將馬上離開川省。
看到這裡,楊興當即大驚,只得任命其為川省教育廳顧問,川省平民教育基金會總幹事,當然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