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當於最初投資額。
對這個楊興解釋道:楊先生,大家認為這次嘉陵絲綢廠投資乃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戰略眼光,但我要說的,最主要是員工的勤勞、開拓精神,他們為嘉陵絲綢廠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本著共同富裕的原則,對佔投資額度10%的股份,鼓勵員工按照10%的方式購回,作為工會資金,在未來,員工離職後,再由工會贖回。
如此之下,經過多番討論,大家認定,對輕工業,當政府控制公司產值低於行業的25%的時候,政府將逐步退出該行業主導生產,並轉為民營化。
如此之下,在未來數十年後,一些人說楊興所開辦的數十個現代輕工業,是四川輕工業生產之母,透過官辦企業的帶動,從而使有關輕工業得以快速發展。。。。
第160章 孫記約法下府院之爭
此時,在成都,戴戡就任四川督軍、省長、會辦,一人身兼三職。
而劉存厚與羅佩金相爭,主要自認資歷,川軍諸將皆為自己後輩,若論實力,也僅僅比楊興弱,在驅趕羅佩金離開後,原本以為自己即使不能成為四川督軍,至少一個川軍會辦是少不了。
但想不到的是戴戡在梁啟超、唐繼堯支援下,堅決杜絕四川軍閥分享督軍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劉成勳所部川軍第1混成旅、劉存厚所部川軍第2師,鐘體道所部川軍第3師都盤踞在成都周圍,準備與戴戡再戰。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支援劉存厚部,楊興決定向劉存厚部、鐘體道部、劉成勳部提供1萬擔糧食,10萬個大洋。
如此,劉存厚與戴戡也更加趨於激化,雙方之間在成都勢同水火。
雙方在成都周圍大打小打不斷,到現在,雙方最缺乏的是一顆導火索。
大家在歷史書中都知道張勳所部乃辮子軍,張勳是被稱為辮帥,除此之外,那就是張勳復辟。
張勳這個人,思想異常保守,再加上自認為曾經受到清朝厚恩,對清朝特別忠厚,故在辛亥革命的時候,長江流域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時,是其率軍孤守南京,進過革命黨人數省之兵猛攻後才佔領的。
在第二次革命的時候,袁世凱考慮到張勳對自己陽奉陰違,是一個刺骨梗在徐州,考慮到馮國璋統轄的由滿蒙人組建的2萬多前清禁衛軍駐紮在京畿要地,時時刻刻可能危害自身,將其調離,前往江蘇以鎮壓革命黨人。
為了鼓舞兩軍士氣,達到鷸蚌相爭的目的,袁世凱答允馮國璋、張勳二人,先入關中先為王。
誰知竟然讓張勳搶得先機,辮子軍爆發出獸性的一面,先入馮國璋攻入南京後,竟然在南京大肆屠殺達到3日之久。
如此看來,張勳所部辮子軍異常彪悍,難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就曾經敗在其手上。
旋之,袁世凱只能任命張勳為江蘇督軍,但馮國璋畢竟是自己親信,馮國璋沿途秋毫不犯,江蘇人民毫無疑問親近馮國璋而厭惡張勳,特別是張勳督江蘇後,連連鬧出外交糾紛,最後袁世凱任命馮國璋為江蘇督軍,張勳擔任江蘇督軍名義上上司,作為長江巡閱使駐節徐州。
在袁世凱稱帝病死後,張勳、倪嗣沖等過去自始至終忠於袁世凱的督軍為了彰顯自己實力,召集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數省,以及京兆、熱河、察哈爾等北方省份督軍代表,稱為督軍會議,在張勳強力主導下,透過如下十條及其意含如下:
(一)尊重優待前清皇室各條件。念茲在茲,不愧清室忠臣。
(二)保全袁總統之家屬生命財產,及身後一切榮譽。袁氏小站練兵,張曾為其部屬,此條顧全袁族,亦不失為信義。
(三)要求政府,依據正當手續,速行組織國會,施行完全憲政。名目甚大。
(四)催促獨立各省,取消獨立,倘若固執成見,仍以武力解決。始終以武力嚇人。
(五)絕對抵制迭次倡亂一般暴烈分子,參預政權。無非排除異己。
(六)嚴整兵備,保衛各本省區地方治安。意與第四條相同。
(七)抱持正當宗旨,維持國家秩序,設有用兵之處,軍旅餉項,通力合籌。結黨自固。
(八)嗣後中央設有弊政,併為民害者,務當合電力爭,以盡忠告。干涉政治之動機。
(九)固結團體,遇事籌商,對於國家前途,務取同一態度。補前二條之不足。
(十)俟國事稍定,聯名電請中央減政,罷除苛細雜捐,以蘇民困。此與第三條所述,同一條取悅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