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正在這時,胡景伊的使者,原模範團第2營營長王陵基也來到宣慰使府,一見面就劈頭蓋臉叱問楊興,是否起兵反對胡景伊,當即讓楊興解釋。
楊興有什麼好解釋的,只有說自己年幼無知,被熊克武耍了,自己只是在平藏大捷後慶功宴上見過熊克武,怎麼能與之勾結呢?
看到楊興著急的神態,王陵基才沒有再多加追問。前來之時,胡景伊曾經有交代,需要努力爭取楊興,否則平定熊克武部,必然藉助外力,如此自己大都督位置定然不保。
見楊興沒有與熊克武有勾結,當即掏出胡景伊的命令,命楊興率領獨立團從側翼威脅熊克武。
看到如此一張命令,楊興差點絕望了,現在是要做出選擇了。
與王瓚緒、楊森、潘文華等人一起思慮了一天,反正自己與熊克武往日也沒有特別深厚的交情,現在自己不率軍攻擊他,其部也會被消滅的。
並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若是熊克武勢大,袁世凱可能如歷史上那樣調派附近各省都督派軍前來剿殺,如此四川一定會回到歷史上那種軍閥混戰,人民永無寧日的境地。
商議後決定,同意五日後率部從北邊攻擊熊克武部,自武勝出發,佔領合川后,威脅重慶。
後世歷史學家常常因此批評楊興是一個投機者,明明自己是一個秘密的革命黨人,居然率領所部攻擊起義的革命黨人。
另外,也有一些史學家據此扼腕嘆息,若是楊興當時相應熊克武的號召,率部西進,也許第二次革命在一省或者有勝利的機會。
但是歷史沒有也許,在這弱肉強食的軍閥混戰歲月裡,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己的生存。
何況在前世,劉湘就一面接受熊克武的任命,一面反戈一擊,在瀘州抵擋住熊克武大軍的。
況且中國士官三傑之一蔡鍔在二次革命的時候,也為袁世凱辯解,也派出軍隊前來鎮壓二次革命,如此想來,楊興不由得內心稍安,只要在征戰過程中,儘量保全那些真正革命者,如此應該也是善莫大焉了。
考慮到此戰熊克武部主力正向永川、榮昌、隆昌、內江等地進發,若是後方老巢被攻破後,極有可能率軍回援,當即一面命人秘密看管起黃金鰲,一面秘密佈置大軍南進。
在接到熊克武舉兵反袁的時候,楊興將全團班以上士兵招來,進行了一番細緻的懇談,主要內容是:
1、宋教仁被刺殺,兇手武士英、應桂馨證據已明,但案件是否涉及到國務院總理趙秉鈞,眾說紛紜,更不要說涉及到袁世凱。按照宋教仁被刺後發給袁世凱的電報來看,宋教仁也不相信乃袁世凱所為。
2、刺宋案件後,已經出現法律解決案件的可能,法庭已經向趙秉鈞發出傳票,在封建社會,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真為趙秉鈞刺殺宋教仁,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這種情況,國民黨元老黃興等人多希望秉持法律解決,如此中國有走出人治,邁向法治之契機。
3、軍事乃袁世凱之強,而法律等乃袁世凱之短,如今悍然起兵,不但有分裂國家之汙名,更為重要的是,喪失了和平解決宋教仁案之契機。
4、如今英國正圖瓜分我西藏,沙俄正圖瓜分我外蒙古,日本正圖瓜分我東北,在這國家危機之機,若是悍然發兵挑起內戰,必然讓國內再次陷入分裂。
5、所以,在7月19號,滇督蔡鍔將軍向四川、廣西、貴州都各都督發電中所列明那樣,若出內戰爆發可能造成的六大危害——列強瓜分、國家分裂、邊疆淪喪、兵燹殃民、國債高升、宵小亂國
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強國會不能袖手旁觀,應該有所作為。
再加上未得到我們首肯,熊克武悍然將我們獨立團列名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自辯,只有率兵進入重慶,平定熊克武叛亂。
一些軍官表示理解,就像去年,我們為了避免內戰,川督胡景伊拆分模範團如此之事就忍受過來了,如今之事,本來有法律解決之可能,奈何不能忍下。
但是另外一些人建議,我們最好兩者不幫,若是我們幫了袁世凱,畢竟有殺害同盟會會員之嫌疑啊。
看到這裡,楊興反駁道,這是拋棄責任的做法。
看到眾人震驚的表情,楊興笑道:大家想想,是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呢?明明看到弟兄們深陷險境,而不相救,如此豈非大丈夫所為,如此豈不是不道義的做法?
一個軍官反駁道:團長,怎麼說第5師的弟兄們深陷險境?
楊興指著牆上地圖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