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官升一級。
如此之下,二營留下40多名連排班長,三營留下13多名,四營留下8名,炮營留下不到2人。
王陵基一看,炮連軍官嚴重不足,一個勁向楊興求饒,最後留下來了8人。
聽到這次兵變和平解決後,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塵埃落定,聽說在楊興離開成都女子高中後,鄭秀秀與一幫女同學跑到鳳凰山附近,守望了一個晚上,終於等到事態平穩解決。
接著,聽說楊興要到川北剿匪,雖然心中充滿惆悵,抱怨再也不能早晚相見,但是也知道這時沒有辦法的辦法。
即於李家鈺、王銘章等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的同學,大家來到軍營幾次,互道珍重,楊興也希望在明年畢業後,大家能到獨立團,以充實獨立團的軍官隊伍。
在行軍中,楊興向眾人也分別講述土匪對老百姓生活的危害,剿滅土匪必要性,要各支部向各級軍官,戰士們將清楚。
楊興讓大家訴苦,大家遭到土匪、惡霸欺凌之苦。
在過去,軍隊開拔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各支部各小組強國會成員的宣傳,在簡單準備之後,帶著一切能夠搬遷的東西。
大軍於11月中旬到達川北重鎮順慶,四川宣慰使張瀾率領川北主要官員前來歡迎。遠遠看著這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揚的隊伍,前來迎接的官員士紳禁不住發出陣陣掌聲。
紛紛誇獎楊興年少有為,竟然練出這樣一支威武之師,竟然練出這樣一支與常態不一樣的軍隊。
為了鼓舞士氣,安撫人心,在與張先生等人見面後,當即安排了一個盛大的入城儀式,除了負責後勤的一個連,全團上下一千多人,在楊興指揮下,浩浩蕩蕩的開進順慶城中。
當然在開進的時候,楊興為了顯示模範團與其他部隊不一樣,不但要求各部隊在進城前整理儀表,以顯示出完全不同與其他部隊的氣勢。
此外,在入城過程中,當然需要喊兩句口號,在一番計較,口號就變為“保境安民,服務鄉親,保境安民,服務鄉親。”
大家看到這樣一支儀表堂堂的軍隊,而不是過去所說的兵匪不分家的軍隊。
再聽到這些士兵齊聲喊著這些振奮人心的口號,當地鄉親感覺與眾不同。
模範團駐紮後,當天下午,楊興帶領模範團主要軍官前去川北宣慰使府,拜見張瀾先生。
原以為模範團開到川北是一句戲言,想不到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被戲言成真,當看到楊興率領一干軍官來到宣慰使府的時候,張瀾竟然出門迎接。
與會的除了張瀾等外,還有鮮英,及其川北宣慰使府主要官員,順慶主要官員。
在大家坐好後,護衛支隊(相當於團長)鮮英給大家簡要介紹川北土匪狀況。
鮮英,字特生,四川西充縣人,光緒末年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院,即參加同盟會,參加了四川保路運動,以及起義活動。
在張瀾先生任川北宣慰使的時候,任護衛支隊支隊長(相當於團長),可以說培養的四川第一代新軍人物。
在歷史上,在張瀾成為國會議員後,鮮英也被選送北京陸軍大學第四期深造,畢業後曾任袁世凱總統府侍衛官
在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後,鮮英南下廣州參加護國運動,後曾任劉湘部參謀長,最後厭倦軍旅生活,隨張瀾先生組織同盟會,可以說是其一生是張瀾的左手右臂。
在大家一番寒暄後,鮮英向楊興介紹了整個川北軍事部署。
目前民國初立,川北宣慰使主要控制區域就是順慶府。民國初年順慶包括地域比現在要廣多了,如現今的廣安、華鎣、武勝等地,在改革開放之前都屬於順慶管轄之地。只是因為出了一個改革總設計師,這些地方才劃到另外一個地區。
在北邊,有駐紮廣元、巴中,現被川軍第四師劉仁厚師所佔據,該師以北洋軍閥為主,在民國初立後,經尹昌衡改編後,擴編為一個師。
在東邊,有熊克武將軍的第五師,其部主要駐紮在重慶、達州地區。
在西面,為四川控制心腹地帶,包括周俊第一師、彭光烈的第二師、孫兆鸞的第三師了。
而順慶除了楊興的模範團,再沒有任何正規軍了。
順慶目前有地方性質武裝若干,如鮮英的護衛支隊外,以及各縣改編後10個營的地方保安武裝。
由於這些地方保安武裝裝備簡陋,訓練不得法,除了能保衛各縣政府安全外,剿匪實在是力不從心。
張瀾上任宣慰使接近一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