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4 頁)
改變了一切,從此以後,印度人的生活再也離不開仙女,她將伴隨著他們日出日落,走進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仙女之所以要進入印度市場,是有一系列原因的!仙女選擇了經濟危機這個世界性災難時期進入印度,而這個時期,正是印度國內一團糟、一團爛的時期,是她有可能獨家進行產業推進的天賜良機,而她也正是經濟危機期間大財團中唯一一家大舉進入印度市場的國際大公司,而且是在許多大公司紛紛試圖逃離印度這個“經濟危機無底洞”的時期。仙女選擇印度經濟最黑暗、政府最孤立無助的時期進入,可以說是迎世界投資逆流而上,唯一挺入這個南亞大國的大公司;對印度政府來說,怎麼評譽仙女都不過分,甚至有人把印度經濟恢復以及復甦的最大功臣給予了仙女,政府公告上公然聲稱“仙女是印度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當然,仙女在印度得到如此的讚譽,是有代價的,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即使是在印度經濟持續黑暗衰退的時期,也從來沒有從印度撤資,並且不斷的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投入。在37年前半年,一共投資1300億元,後半年又投資了1700億元,38年全年持續投資3300億元,39年全年更是投資了3800億元,到世界範圍內經濟危機基本結束的39年之前,仙女的和同投資一共超過了一萬億元,而後又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投資以如此之資金,進入災難沉重的印度,如何會不受到印度政府的歡迎,更何況是在各大公司紛紛逃離的關鍵時刻!
35年8月份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在印度的破壞作用尤其巨大!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她在各個方面比一直渴望趕超的中國都要差許多,基礎條件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國,而防備經濟災難的能力比中國相比更是差很多。80年前,兩國的經濟規模相差不多,但是自此之後,她就一直趕不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且距離越來越大,雖然在個別方面她的表現更加優秀一些,但是整體上而言,這個雄心勃勃的南亞大國,自己也在承認“不如中國遠甚”!但是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龐大的人口,還是吸引了世界的大批投資,尤其是各大公司發現他們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越來越難以對付的時候,紛紛把目光對準了她。可以這麼說,各大公司在中國市場競爭的日益艱難,促使他們重視這個人口越來越龐大的大國來,先前的投資企業被大大加強,沒有子公司的紛紛設廠,僅僅十年,就使印度的外資投資量增加了三倍以上,到處都有國際大公司的分公司,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再到南海岸及其內陸,外資分公司比比皆是,大家都想從印度這個“巨人”身上分取利潤!印度不是不富有麼,那大公司們就把印度人養富了,富足了印度人就會有錢來買他們的高檔物品了;印度不是人口眾多麼,那麼廉價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送到歐洲、澳洲、日美市場不是贏利豐富,甚至被投放到中國市場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一時之間,印度儼然有取代中國稱為“世界工廠”之勢!當然,世界大財團、大公司投資印度,看中的也是印度眾多人口構成的龐大本土市場,龐大的中產階級以及比中國毫不遜色的勞動力產業大軍,由他們生產,再由他們消費在這裡各大公司掙足了利潤,然後再去投資,以換取更大的利潤,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漸漸聲勢驚人!可惜,世界氣候據說一直在變暖,暖得一直到1000個太陽一齊照向人間,瞬間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龐大的雪球迅速消融,還沒有等大家緩過勁來,十亭已經去了九亭,貪婪的大公司們紛紛損失慘重,資產嚴重縮水,鉅額債務纏身,大量欠款收不回來,不少已經成為死債據統計僅僅私人提前消費的那些“欠款”就多達十五萬億元以上。而印度的經濟危機來的特別猛烈,遠遠超出人們的估計,本身經濟基礎不是很好,又由於各大公司爭相逃亡,失業大軍龐大的驚人,整個社會經濟搖搖欲墜,前景黯淡無光,成為一致不被看好的大市場!
資本以追求利益為動力,受資本原則控制的各大財團,在舉世一致的各方預測下,更是在親身體會下,紛紛逃離印度市場。首先,經濟危機期間,各國公司紛紛以發展本國經濟為重點,受損嚴重的各公司紛紛收縮戰線,捨棄一些不能贏得利潤的包袱,輕裝簡行,謹防債務拖垮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收縮海外業務,尤其是一些市場不穩定以及不友好的國家,印度和中國都不幸的成為了大家首先逃離的地區,雖然原因不盡相同。其次,國際公司可是一個個都不傻,雖然謹守國內市場無異於自尋短路,可是若不能保住公司元氣,也根本談不上發展,大家都是從生死的角度來看待經濟危機,雖然也會盡量保留一些有發展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