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2/4 頁)
富都是建立在股票升值的基礎上,經濟危機造成了股票縮水嚴重,以中產階級為主的股民資產嚴重縮水,昨天還是“富人”,今天就成為了“赤貧”,明天就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士,盧比迅速貶值,物價飛漲,自殺者比比皆是整個社會悽慘無比,人心惶惶外資出逃,貨幣貶值,印度政府一貫以來的低效率辦事態度更是加重了各國公司以及投資家們的擔心。到了37年2月份,印度的社會產值還在下滑,而這時候,世界範圍內的主要市場已經停止了下滑,而其實際的下滑一直持續到了38年的時候。
由於交通運輸業的癱瘓,使得商品流通變得非常困難,貨物積壓和商品不足同時存在,社會市場幾乎趨於為零,據統計,到了37年2月份,印度市場不到韓朝的二分之一,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不到中國市場的五分之一,僅為北美市場的十分之一,連歐盟市場的十四分之一都不到。而此時,中國市場僅為危機前的20%,北美僅為危機以前的四分之一,歐盟也不過在35%,也就是說,經濟危機使得印度市場變為原來的5%左右,這實在太可怕了,太嚇人了,還有誰敢呆在那裡呢?所以,在全世界都認為印度“沒救”的情況下,國際公司紛紛逃離,這無形中進一步加劇了印度社會的動盪。國際公司開始和印度政府鬥法,把政府方面氣的暴跳如雷,而印度市場也實在是不爭氣,公司資產大量縮水,各公司的欠款收不回來大公司紛紛看螞蟻上樹,逮到機會就迅速逃離,在一個幾乎為零的經濟危機國家裡長期呆下去,無疑是自尋死路。這時候,根本就沒有企業響應政府的倡議,市場不僅小,交通運輸又不行,生哪門子產,即使是政府承諾對鐵路公司進行注資也沒有人改變主意!如果能夠阻止社會大規模動亂的發生,已經是國際公司“最大的期盼”了,而就在這時候,一連串事件使得情況出現了轉機。
36年底發生的仙女公司洩密事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這在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中被人們廣泛的認可。仙女受阻於能源專案,夭折於航天專案,卻促使她把目光轉向了印度,其實就在她和各國政府進行談判的時候,就已經把目標所在了印度身上。
仙女進入印度的時候,正是印度在經濟危機期間最痛苦、最迷茫的時候,也是印度政府和國際公司僵持不下的時期,對印度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到了37年2月份,印度市場僅僅為以前的5%左右,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而且當時的處境更加嚴重,印度跟隨世界潮流在36年6月份允許一些公司小批次生產,產品是生產出來了,但是運不出去,更加銷售不了,於是這些公司紛紛再次停產,並把怨氣撒向了印度政府,尤以國際公司最為嚴重,認為印度社會極其糟糕的狀態是由印度政府的“低效率”和“無能”造成的,他們的大量損失“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進一步下定了撤離印度市場的決心。沒有人不知道5%意味著什麼,沒有人不知道單量七意味著什麼,“印度已經回到了幾十年前的狀態,甚至回到了封建社會或者奴隸社會時期”。而對於政府來說,也是進退兩難,經濟形勢嚴峻,他們責無旁貸,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絲毫的效果,就是投入鐵路公司的資金也打了水漂,明知道這是對方在要挾,可是又實在是有苦難言。但是仙女的到來,給了印度政府信心,也給了整個印度人民信心。
仙女的大筆投資砸起了印度人的銳氣,在37年全年,一共投資了三千億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更讓印度人欣喜和高興的是從下半年開始的地產業收購,“首先平息了孟買地區工人的騷動情緒”,讓大量的失業人員“有房可住”;到38年下半年,印度社會至少80%的無家可歸人員都有了各種各樣的住房,據說孟買和加爾各答地區已經基本上沒有人露宿街頭了!這被世界評論界稱為“印度奇蹟”。到了38年底,仙女進行大量地產投資的三大城市區,基本上都沒有了無家可歸人員流浪街頭的現象。仙女給了印度人信心和勇氣,哪怕是一點兒希望,也被印度人迅速擴大,仙女可能是錢多了燒著了,但是印度人寧可相信是這家如今最為神奇、眼光最為精確的投資公司對印度市場的獨到見解,雖然也有不少仙女的負面傳聞,但是在她的強大聲勢和激烈的市場輿論面前根本沒有人群市場!印度人已經不再相信經濟學家的統計數字了,狂熱的印度人只相信他們“確認的事實”,仙女既然來到了印度,那就說明印度經濟“還有希望”。仙女可能會做慈善事業,但是 “肯定是看中了印度市場,並能夠拯救印度經濟的困難”。看慣了大公司紛紛前來印度淘金的印度人民,早已對國際公司的心態瞭如指掌,在他們眼裡,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