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由此造成的軟弱,使得美國的國際形象大為受損,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事件,畢竟俄羅斯也一直是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國際強國,而且烏克蘭只是美國利用來鉗制俄羅斯的一個手段而已,兩國也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同盟關係。但是面對遠東一觸即發的形勢束手無策,既不能支援盟友,又不能迫使中國“放棄企圖”,更不能讓兩國政府坐下來談判,如果不是歐盟、印度以及俄羅斯等大國斡旋,遠東必將戰火連天,而她要麼徹底放棄遠東,“束手無策”,要麼被迫不情不願的參與進來,不管是何種結果,都表明了她已經無力制約她的盟友日本以及無法制衡她的遠東對手中國,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已經被排除在遠東的政治程序之外。這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遭受到的最嚴重的勢力削弱,從中國和日本簽訂的協議上也可以感覺出來,兩國政府已經把她放在了一邊,“私下裡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以及“單方面”的表達彼此對南中國海的意見了!
歐洲人可以說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並擴大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經濟危機損失的相對較輕和歐元的世界主流地位,使得她再次成為全世界重要的中心之一,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甚或美國都對歐洲市場非常重視,千方百計的想要進入,擴大他們在這個市場的份額。歐洲人相信,歐洲市場是經濟危機中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她比中國市場更為吸引人,比北美市場更為吸引人,是無可非議的世界重心!只是讓他們有點不高興的是鄰居老俄欺人太甚,趁火打劫分裂了烏克蘭,又在東歐邊境地帶集結重兵,一副咄咄逼人的意思,迫使他們不得不“請求”烏克蘭共和國簽訂協約,正式與新的俄羅斯聯邦建交!但是不管怎麼說,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力量強有力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相比教與其他國家,遠東三強可以說是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對日本來說,首先沒有在經濟危機中垮掉,保留住了國家的元氣,在世界其他地區市場上也有所斬獲推進,更在事關生死的中國市場上有所斬獲,雖然說佔有率不盡人意,但是即使在平常年代裡,能夠佔有中國市場20%的份額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這是日本最為看重的事情,因為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她來說最大的失落在於盟友的“不經用”,在急需支援的時候,“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嚴重的傷害了日本人的感情,對整個遠東的未來局勢造成的影響極為深遠。而這也是日本右翼人士極大的失敗,數十年來,他們鄙視亞洲甚至遠東已經強大起來的鄰居,拒不承認自己所面臨的客觀環境,試圖在美國等的幫助下擴大日本的生存空間,尤其是抵制中國的崛起,可是日本極不情願的承認了中國在東海的主要權益,放棄了對東海大陸架的“絕大部分權益”,並從協約上承認了中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要求,從根本上承認了中國的東亞老大的地位,從心理上承認與中國的差距,並在實際上造成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並使得自己很大程度上的依賴中國市場,可以說是收穫的相當沉重。但是日本也並沒有就此認輸,對她來說,情勢遠遠沒有到她俯首稱臣的地步,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要求,雖然不能和中國進行面對面的對抗(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大量的資金被積壓在中國消費者身上),卻選擇了手段更加陰險、效果更為惡劣的對抗政策,鹿死誰手,遠東主導權的歸屬猶為可知。
韓朝也是實際損失非常嚴重的國家,比不上日本又壓不過中國,在中國大市場的競爭中節節敗退,國內市場恢復乏力,從各個方面落在了兩個強鄰的後面,奠定了她的遠東末席的地位,雖然實際上她的損失並沒有日本那麼深刻。韓朝政府心知肚明自己在不少方面趕不上日本,在中國也無法取得對中國同行的優勢地位,只是沒有想到被兩個惡鄰合起來算計罷了。從此以後,韓朝堅定了作為一箇中立國家,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在遠東以及世界發揮她的作用。
對手的損失就是自己的獲得,這是政治上乃至經濟上的通用規則,中國政府取得了很大的地區優勢。首先,迫使日本政府承認了中國對東海的權利,迫使對方以合約形式放棄了對東海的野心,並且換來了其支援自己在南中國海的權利要求,雖然有些在玩火,但是“徹底消除了日本的非正面衝突威脅”,被認為是中國政府最主要的收穫之一。第二,國內市場迅速恢復,重新煥發了強大的活力,使得原本比歐美損失更慘重的市場得到了更高的恢復度,重新成為世界市場的寵兒,吸引著全世界投資家的眼光。第三,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確立了世界大國的形象和地位,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通用貨幣,成為和歐元“並駕齊驅”的世界性幣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