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甚至有分公司,如果再讓他們控制一些大型公司,許多人紛紛表示“難以接受”,為此,人們呼籲“停止互相殘殺”的內部爭鬥。但是商場競爭不是你死我活,大家已經收不了手了,只能磨下去,直到一家公司或者幾家公司精疲力盡為止!到了月底,終於有人忍不住了,新材料行業出現了一次雪崩,這一次,高達12家公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易,其交易的程度之深以及交易的金額之大,深為業界人士震驚。
經過4月底的雪崩,5月份,天色終於放晴,作為一個高科技行業,新材料行業又一次成為一個賺錢的產業。高科技公司的高風險性,成敗在一念之間真實的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大戰過後,各家公司紛紛撫摸身上的傷口,一些公司資產大增,聲威大振,而另一些公司則不得不交出辛苦得來的公司,還不得不賤價出手,甚至一些公司黯然出局。這次新材料行業的大競爭,歷時18個月之久,有上百家新材料公司參與,多家國際公司趁機進入,國內大型公司悉數捲入,排名前30的公司超過一半被連根拔起,淪為其它公司的附屬子公司,交易金額超過6000億元,成為歷年來公司吞併之最,其影響遠遠超過了前幾年的電子行業。在這場生死大戰中,仙女公司攜巨資跨入,並最終登上了三強的寶座,成為新材料行業的又一面旗幟;同時,龍佳公司也出人意料的在滔天大浪中成長起來,成為業界的另一個重量級的公司。
各家公司已經在長時間的競爭中傷痕累累,市場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是這場行業大戰會到此為止麼,新材料行業又將何去何從,各家大型公司能滿足眼前的成績麼?
正文 第一1二節 財政調查
從21年11月份到23年4月份的長達18個月的行業大戰,上百家公司被牽連進來,涉及到的總資產達到了一萬多億元,整個行業在此期間損失數千億元,資產置換交易額超過了6000億元,成為歷年來中國行業調整之最。多達數十家公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易,許多公司被迫吐出了業已吃進的公司,更有不少公司被整體收購,退出了新材料市場,各家公司紛爭不斷。事後統計,新元素公司在又收購了一家210元的二道公司之後,以2010億元繼續領跑行業;豐成公司也收購了180億元的被別人吃過了一遍的公司,仍舊坐在了業界的第二把交椅上;新鵬公司竭盡全力,掙得了140億元的一份合同,卻降到了業界第四的位置;龍佳公司的排名繼續向上攀升,在收購了60億元的另一家公司之後,坐上了業界第五把的交椅,名次上升了一位。崛起速度最快的自然是仙女公司,她在收購了華元公司之後,又先後收購了華科公司和駿達公司,然後又收購了業界排名第四的神威公司吐出的價值240億元的凱豐公司,並且一舉收購了業界排名第七的華河公司,連帶到手的還有該公司在22年6月份吞併的價值200億元的新遠公司,總收購金額高達870億元。經過這一連串的收購,在進入新材料行業26個月之後,在支付了1870億元的收購資金之後,一舉以1840億元的市值成為排名業界第三的大型公司,仙女的新材料公司一舉構建成功!
仙女公司的一系列收購活動,在這次收購中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她不僅收購了價值840億元的3家中型新材料公司,更是把原來業界排名第七的公司已超出市價30億元的價格收購。這可是一件大事,一家大型公司被整體收購,稱得上這次競爭中的重大新聞;事實上,仙女公司原定的收購物件是神威公司,但是神威公司並不願意易主,最後才不得不勉強收購了凱豐公司,但即使這樣,也讓業界進一步認識到了仙女公司的龐大財力。但是讓大家疑惑的是,剛剛經歷過電子大戰,還沒有恢復過來的仙女哪來這麼多的資金,難道她還有其它的資金渠道?但是從仙女的財政公告上,大家知道這些資金並不是從電子公司轉過來的,銀行貸款也只有500億元,於是一些心有不甘的人,對仙女的財政問題抓住不放,並在眾多有心人的配合下,發起了對仙女的圍攻。大家爭議的焦點就是仙女公司的財政,“不言而喻”,仙女公司有“偷稅漏稅”甚至“非法挪用資金”的嫌疑,這件事情馬上被不小心的捅到了稅務部門,一些公司義正言辭的表示他們的奉公守法,“為了維護稅法的權威”,要求仙女公司進一步公開財務,並接受國家財務部門的檢查。仙女公司有錢,而且歷經數次大規模的投資,自然引起了眾多人士的眼紅,既然已經有人出了頭,於是許多公司及社會人士紛紛附和,一時間,仙女公司又成為了眾矢之的。
也怪不得大家對仙女公司感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