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頁)
這次大競爭中,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不斷有新的公司介入,不斷有大批的公司倒下,各方勢力交錯雲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再也沒有什麼“瞞天過海”了!
正文 第一一0節 混戰
業界一直認為,這次新材料行業的重整“來的猛,持續的時間長”。從21年11月初開始的這場行業大戰,與其說是針對仙女公司的,倒不如說是大家以仙女為藉口發動的行業洗牌,仙女公司成為了輿論上的替罪羊。人們依稀記得,仙女電子成立過程中的幾次大戰中,只有一次勉強算是仙女公司挑起的,其他兩次更大範圍的洗牌都是被動接受的,當然這是多年以後人們重新認識仙女的時候才“發現”的。對於這場新材料大戰,人們的評論是“仙女的進入在表面平靜、內中暗流湧動的市場裡投下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早已蓄勢待發的各家大公司紛紛以仙女為藉口,發動了一場或主動或被動的行業大戰”,目的就是洗牌,確定自己在行業內的強者地位,同時保持對仙女公司的競爭優勢。但是結果如何呢?
在仙女收購華元公司的七個月後,胡星宇正在進行研究生第二次入學的第四個學期的學習時,這場大戰終於爆發了。首先挑起戰火的是業界排名第三名的新鵬公司,率先推出了自己的新技術產品,並宣佈了公司產品的降價公告,似乎這個多年老三不甘心自己的地位,也似乎這個多年老三要向業界表明他是多麼的嫉恨仙女公司,畢竟仙女電子就是把多年老三的百盛電子給最終擠了出去,他決不會重蹈百盛的覆轍。三天之後,也就是11月6日,領頭羊新元素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專利技術產品,並同時宣佈了公司產品新一輪的價位,緊跟著,排名第二的豐成公司也作了類似的舉措,不到十天時間,已經有20多家大公司宣佈應戰,這讓排名在30位之前的華元公司也不得不打起了自己的旗號,“新產品推出去吧,少掙點錢也行”;受此影響,先後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有關公司紛紛向社會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當然,也有不少公司“堅持”維護自己的利益,決不鬆口!
一家新材料公司的實力,雖然和公司的規模大小有關,但是更與技術有關,最好的就是二者之間的良好結合,有技術而沒有資金和市場,照樣起不了作用,僅有資金而沒有技術,也沒人會理他。在這次新推出的產品中,就有一些相當不錯的,而且有不少是那些規模並不很大的公司推出來的,這馬上就引起了一些資金雄厚公司的注意力,沒想到打狼打出了幾隻兔子來,紛紛向可愛的兔子小姐丟擲了大白菜,“吃吧,吃吧,吃了就跟我走吧”,這世上誰也不傻,特別是那些智商高的精英們,有技術沒有資金,或者資金不過硬,很難在這場大戰站住腳,前輩們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如今能賣個好價錢,攤上個好主家,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特別是能吸引一些大公司的投資更好。於是,不少新材料公司馬上從這次競爭中首先得了利,不到12月中旬,已經有45家公司得到不同程度的投資,其中有23家公司集體投入了一些大公司的門下,另一些公司加強了自己的實力,更引起社會轟動的是出現了大量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所謂的百萬富翁已經引不起人們的關注了,這是這次競爭中的第一個結果。在這一輪中,新鵬公司投資了收購了4家公司,並控股了5家業界同行,中收益相當豐厚;新元素公司則收購了5家公司,並控股了3家公司,完全符合其行業大哥的身份地位;其他一些大公司多多少少也得到了一些甜品。可是在這些公司中並沒有仙女的身影,華元公司根本就沒有收購或者控股任何一家公司,在此期間並沒有為社會創造一個百萬富翁或者千萬富翁,更沒有一個億萬富翁。
仙女公司一直表現的普普通通,他透過華元公司來表現,而華元只是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和產品價位,雖然其產品算不上突出,但是價位還算合理,儘管利潤不是很高,但也不至於入不敷出,還能抗得住,至於擴大規模,則不是朱文俊說了算的,得由仙女總部說了算。仙女公司自然是各界人士關心的一個重點,畢竟他們是這次事件的導火索嘛;對於那些技術不錯、待價而沽的公司,仙女也曾去接觸,但是並沒有下全力,對方的“要價高了一些”,仙女不願意這時候出高價錢買風險,實際上,那些公司向仙女報出的價是高了一些,比他們後來的出手價格高,似乎大家認定了仙女公司就是冤大頭似的,彷彿仙女就是一個出錢的公司一樣,一旦牽扯上仙女,要價就狠了。對於這種局面,仙女總部、尤其是某人毫不含糊,“此等風氣不可漲”,何況現在才剛剛開始,這場準備半年之久的風暴肯定不會到此為止,不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