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2/4 頁)
理睬,是求助還是當她不存在,各位主家的想法不太一致,但是不管怎麼說,幾乎所有人都再次記住了仙女的強大,不強大,她不會連續擴張;不強大,她不會輕易的進入准入門檻極高的銀行業;不強大,她不可能會招徠如此眾多的合作伙伴;不強大,她就不會像一個土財主一樣謹守自己的“作風”而本已強大的仙女,在銀行的輔助下,又將如何呢?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銀行成千上萬,經濟危機時期倒閉了一部分,後來又成立了一些,雖然總體上比不上先前的規模量,也已經不少了。這些銀行按照不同的標準,又有許多類別,從資金規模上來說,有數百億元較大的銀行,也有幾千億元的,這都是一些小銀行;大銀行資金多達數千億元,固定資產高達一萬多億元,甚至幾萬的也有不少,從這一點兒上來看,剛剛成立的仙女和西星聯合銀行只不過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銀行而已。從業務範圍上來看,有國內銀行,也有國際銀行,但不管是哪種銀行,大多都兼營國內和國際業務,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胡氏銀行自然屬於國際銀行。另外,也存在著國有銀行和私人銀行,以及所謂的合資銀行,這主要是控股方的不同而已,比如中國工商銀行屬於國有銀行,雖然政府僅僅擁有了其中55%的股份。據統計,全球銀行的90%以上屬於私營銀行,個別私營銀行資金在上萬億元以上,甚至達到數萬億元,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小銀行,據說規模在胡氏銀行之上的不超過20家,所以說,胡氏銀行還是比較大的。
大多數企業性質的私營銀行有數個或者十幾個以上的持股方,服務對像也是數個或者十多個不同持有方的公司,當初成立銀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公司的資金問題,他們出資,共同控制,並受到他們監控,同時這些公司在銀行的聯絡下形成了一個個利益相關的實力群體,成為複雜的系統或者勢力集團。這就形成了一個個的公司利益集團,比如韓國和日本的會社,就是類似的組合體,同時北美和歐洲也有很多這樣的集團,這些聯合起來的組合體能力非常強大,因為彼此利益相關,互相支援,共同對付敵對的公司群體,許多實力比較強大的公司都很難是對手,甚至連仙女也力有不逮。
實際上,胡氏銀行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仙女公司最初的規劃裡面,她屬於私人銀行,雖然也有一些國有銀行股份,但是高達80%的股份掌握在胡氏家族私人手中,佔據了絕對的控股權,甚至連合資銀行都算不上。雖然也有不少合作伙伴,但是服務物件事實上只有一個,這是與許多大銀行最根本的區別,即使是一些較弱的銀行也不相同,所以說,胡氏銀行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胡氏家族強大的象徵,全世界也只有他們組建了僅僅只為一個企業群體服務的商業銀行,雖然這“一個”企業群的實體也絕對在200家以上!
胡氏家族成立自己的銀行,在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如果某人向天下徵求合作伙伴,絕對會有人站出來應和,但是聽說某些人連某國政府都想拒絕,最終賠給的股份也少的可憐,這就令不少人望而止步,以胡氏家族的性情,根本就不會予人機會!大家對胡氏家族展現出來的強大而震驚,至少那四個合作伙伴不是他們能夠輕易拉攏的來的,但是這也為中國的其他企業指明瞭一條可途徑,仙女和西星聯合銀行他們進不去了,那麼何不自己組合起來籌建銀行呢?一家公司的實力可能不夠,但是幾家或者十幾家公司聯合起來呢,這個設想可是非常誘人的,持有類似想法的大公司不在少數,而市場條件也使得成立聯合銀行成為可能。
“遠東之戰”使得眾多的中國公司組合成一些利益體,互相支援,隨著市場競爭的結束,一些聯合體趨於鬆散,甚至彼此交惡,但是大部分公司的合作基礎依然存在,因為市場環境對他們來說仍然非常殘酷。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公司,因為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生存環境,令他們更願意加強已有的聯合,而互相持股尤其是透過銀行組建更緊密的利益體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受到經濟危機沉重打擊的這些大公司,大部分已經緩過勁來,都有了一定的資金運轉能力,籌建銀行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由胡氏銀行引發的這輪銀行熱潮,已經漸漸高漲,至少有數十家大公司進行了廣泛接觸,據說這些公司屬於五個以上的前市場大戰聯合體,而據聞國內的一些大銀行也有參與的跡象,並且這些傳聞也逐漸得到一些關鍵部門人士的私下承認!果然,到了44年年底的時候,幾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該備忘錄上還有一家國有大銀行的簽字!幾乎就在同時,新聞界又傳出了另一家銀行即將成立的訊息,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