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頁)
星公司又漂漂亮亮的戰鬥了一個回合,這一次,又花去了10。6個億,簽下了5份合同(1幢3億元的,2幢2億的,2幢1。8億的),3個土地使用協議,那一家還爬的動的公司也分到了一幢,合同價2。5個億。
這樣,4個回合下來,幾家大房地產商都吃的肚兒園,腦袋大,僅西星公司一家就簽下了29份合同,12份土地使用協議,耗資66。9億元,另三家公司也簽下了7份合同,耗資18億元。從數字上看,西星公司不管是合同數量還是金額都佔絕對優勢,分別佔到了81%和78。8%,但是仔細分析,能看到兩者的不同,前者每份合同平均價為2。3億元,後者達到了2。6億,相差比較大,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西星公司的高額合同還是相當不錯的,她有11份都超過了對方的平均收購金額,有3份還達到了5億元,而其餘的還有4份的“合理”的收購價位應當在3。5億以上,甚至能達到4個億(如果按後期競爭收購計算)。就西星公司一家的情況而言,高價位樓房11幢共39億元,分別佔其自身的38%和58%,使得她雖由濫收購之嫌,質量卻也相當高。畢竟他們的目的就是大量收購,而不是擇良而取。其實這只是賬面現象,據公司內部資料介紹,各幢樓房如果是在第三個回合收購的話,總耗資應當在76。2億元以上,平均價位應當是2。63億元,略高於其他家的平均價位,高價位的11幢更是達到了45。7個億,平均價位4。15,佔總投資的68%,佔應當投資的60%。
而第五個回合較量,雙方根本就不是在一個檔次上。雖然比不上第一個回合的順利,早已經無心戀戰的對手們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的麻煩,對手們是有心無力,只能夠進行“聲援”了。在胡星宇又投入了20個億的聲勢下,各家公司三緘其口,這個對手已經不是他們能夠對付得了的了,短短的3個月時間,運作資金達70個億,合共資金達88個億,實在是太龐大了,在如此細緻的小市場下,他們竟然投下了如此的本錢,這不是在他們的理解範圍之內的事情。西星公司又收購了6幢樓10。5億元,加上春節後將要支付的那兩家4億元,他們已經收購了37幢爛尾樓,簽下了16份土地使用協議,投入資金81。6個億,平均每幢樓房耗資2。21個億,實際價位約2。51億元。
有市場就有競爭,有對手就有麻煩,不管你想幹什麼,不管對方能夠幹什麼,作為對手,對方的削弱就是自己的增強,阻止對方的工作進度,也同樣是自己一方的勝利。因為大家的目的都是盈利,而沒有時間的盈利是不適當的。比如說你掙100元錢,只需要一天時間,多用了一天就是失敗;一個人掙10萬元,2個月能掙回來算盈利的話,3個月、4個月時就可算做是虧損。現在,西星公司就面臨著即將虧損的境況,投入了巨資的西星公司只有將爛尾樓開發利用了,才能收回成本。限於公司實力,先期開工了5幢,2個月後,又開工了兩幢,這樣先後就有7幢爛尾樓開工。胡星宇本來就對僅僅開工7幢感到不太滿意,認為這樣下去,全部開發完畢不得個5、6年,但想到玉東他們壓力也挺大,慢慢加快開發速度也行;現在竟然又來了個一幢可能就要停工了訊息,事態還有更嚴重的趨勢。
原來,天津市前幾年的發展相對滯後,使得許多城市建設跟不上形勢,以前市裡經濟活力不充足的時候,還感不到太嚴重,可現在已經越來越感到不對勁了,所以基建規模比較大,各建設單位人員都很緊張,裝置也不夠用。這種形勢下,春節後又有幾家爛尾樓加入了競爭行列,自然使得人員捉襟見肘了,只好挖一些牆角。本來,開工7幢,人才市場還能頂得住,但是不僅他們開工,其他三家公司也相繼組織施工,雖然沒有把7幢爛尾樓都開工,可也開工了5幢,幾乎每家公司都開工了兩幢,而據跡象分析,還有一幢房子也有可能近期開工。即使是13幢樓都開工,市場還能夠調節,但除了他們之外,有四家爛尾樓一改多年的沉寂,煥發了第二春,這四幢樓房,根本就沒有參與去年的任何談判活動,其中就有一家西星公司非常願意收購的,估價為人民幣4億元,用不著籤土地使用協議。人才市場的緊張,顯現出各家公司的社會實力來,這其中,最弱勢的一方就是西星公司。
作為一家新建立起來的公司,雖然有資金,但嚴重缺乏人際實力,畢竟這世上錢並不是萬能的,即使在商場上也認錢和情面,有錢而沒有情面有時候也辦不了事。後來開工的一幢樓的部分施工裝置主人,為了給老朋友面子,也為了讓老朋友能早點掙錢吧,他們就推掉了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