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4/4 頁)
不似王安石心無所藏,一觸即跳。他有著極強的自制能力,不僅能夠做到喜怒不形於色,而且能夠在極大的刺激下冷靜思索。並藉著觀圖覽表的掩護,迅速對皇上此時的舉止、心境進行了分析判斷。他認為:皇上如果完全贊同鄭俠所奏,斷不會召自己進宮,更不會把鄭俠拋給自己;皇上此刻的聲色俱厲,顯然含有考察自己之意。不能讓皇帝猜疑於心,不可放過可殺的鄭俠!他迅速確定了對策、用異於王安石的舉措,冷靜地對付這位“預言家”的挑戰。他向皇帝趙頊呈還趙俠的畫圖、奏表,拱手稟奏:
“聖上明鑑,鄭俠上呈畫圖、奏表,均針對臣下而來,臣聽從聖上明斷區處。”
皇帝趙頊十分欣賞呂惠卿這沉著知禮的回答:
“區處之策,卿可進言。”
“謝聖上。為明斷是非,使臣明瞭其‘奸’在何處,臣奏請聖上:一,張示鄭俠所呈畫圖、奏表於延和殿群臣之前,使群臣知曉,以辨正誤。二,請監安上門鄭俠親臨延和殿,盡揭臣下罪過缺失;臣願與其理論真象,澄清事實。三,恭請聖駕御殿明斷。”
皇帝趙頊被呂惠卿的氣度、膽略感動了,他竭力控制著心頭的喜悅,微微搖頭:
“卿當細思,鄭俠畫圖以辱卿,奏表以誣卿,若張揚散佈於朝,眾口如川,難堵難塞啊。”
呂惠卿昂首挺胸,話語鏗鏘:
“謝聖上九天之恩。臣已將身心所有獻於聖上,豈畏眾口如川,只求不辱聖上知遇之恩。”
皇帝趙頊拍案而定:
“善!依卿所奏。卿傳朕諭,明日午朝,延和殿召對群臣。”
六月九日午時,一幕誰是“正直君子”,誰是“邪曲小人”短兵相接的“肉搏”在延和殿開始了。
皇帝趙頊坐在高臺的御椅上,擺著一副公正、森嚴的面孔。群臣惶恐不安地跪伏在地。宰執大臣韓絳、馮京、吳充等衣冠楚楚地跪於高臺正前之下;呂惠卿神情自若、冷靜沉穩地跪於高臺下右側一邊;監安上門鄭俠,一改平日畫家衣著不整的落拓不羈,換上了朝服、朝冠,跪於高臺下左側一邊。也許由於第一次走進延和殿,緊張使鄭使往日的飄逸和不凡略減了成色,給人一種沉重、孤傲和憂鬱的感覺。
皇帝趙頊一聲諭示,兩個宦侍走至殿前,把手中的“畫圖”一抖,一幅長約一丈、寬約三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