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全世界都在談論戰爭。如果戰爭真是不可避免的話,斯大林先生,照你看,戰爭將在什麼時候爆發?”
“這是不能預言的。現在,戰爭是不經過宣戰的,說打就打的。但是,愛好和平的人們可以公開進行活動,他們依靠社會輿論的威力。這是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優點。至於說到敵視和平的人們,他們就不能不秘密地進行活動。這是他們的弱點”
由於斯大林很少會見國外的外交家和外國記者,所以每一次這樣的會見都成了一件大事。據一些參加過會見的人介紹,斯大林在談話時總是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得很明確,有時為了強調自己的意思偶爾也打一下手勢或眯起他那雙有神的一動不動的眼睛。任何一個細節也不放過。無論是什麼樣的會見,斯大林通常都要在談話結束時簡短地總結一下。葛羅米柯記憶中的斯大林就是這樣一個人瞾矊矟矠。
在戰爭爆發前的最後兩個月裡,斯大林得到了不少訊息和各種情報,說德國正在明目張膽地準備進攻蘇聯。偵察部門、外交官以及蘇聯的一些朋友都在不斷地發出警告。有些訊息來自美蘇兩國政府。1941年4月,當上了英國首相的丘吉爾特意寫信告訴斯大林,德國軍隊正在大批地調往東部。斯大林仔細看了這份情報,但他以為英國首相是想讓他同希特勒發生衝突,於是便索性置之不理。
當有關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那些零星訊息終於形成一個完整的材料的時候,蘇聯政府打算看一看柏林對這些事實作如何反應。作為試探,蘇聯決定發表一項塔斯社宣告,直言不諱地指責德國沒有遵守條約中的條款。斯大林本人贊成這樣做。1941年6月14日發表了眾所周知的、可悲的塔斯社宣告,實際上是呼籲德國同蘇聯就雙邊關係問題重開談判。順便說一下,在這一天,希特勒同他的軍界領導人最後一次開會研究如何開始具體實施“巴巴羅薩”計劃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認為,如果希特勒同意進行談判,那就可以把談判拖上一個月到一個半月,而這樣一來,實際上也就不存在今年進攻蘇聯的問題了。斯大林不無根據地認為:在夏季末,尤其是在秋天,希特勒是不敢發動戰爭的。這就意味著蘇聯至少將會得到7至10個月的準備反擊的時間。正如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當時斯大林想的已經不是戰爭還能推遲多少年,而僅僅是還能推遲幾個月。1942年8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同英國首相談話時說:“我不需要任何警告。我知道戰爭將要爆發,但我認為我還能贏得六個月或六個月左右的時間。”瞾矋矓矠
塔斯社的宣告談到,英國的報刊,也不僅是英國的報刊,誇張地傳播了一些謠言,說什麼“蘇德之間即將發生戰爭”,“德國開始陳兵蘇聯邊境附近,準備發動進攻”。宣告接著指出:“儘管這些謠言顯然是荒謬的,但鑑於它們仍在被不斷地誇大傳播,莫斯科的負責人認為有必要授權塔斯社宣告,這些謠言是反蘇反德力量的笨拙的宣傳伎倆,他們希望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加劇。”宣告還說,從蘇聯掌握的材料來看,“德國同蘇聯一樣,也在信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條款。有鑑於此,蘇聯人士認為,關於德國企圖撕毀條約並準備進攻蘇聯的傳聞純屬無稽之談。而從巴爾幹戰役後騰出的德軍最近向德國東部和東北部地區調動想必另有原因,與蘇德關係無關”
戰後,某位蘇聯上層人物就發表這樣一項令人奇怪的、使蘇聯人民受到矇蔽的塔斯社宣告進行解釋時說,這是一次很平常的“外交試探”。就算是這樣,是一次對潛在敵人的試探。但是,千百萬蘇聯人、陸海軍全體官兵無疑也看了這項宣告!如果這次試探是非常必要的,為什麼不透過內部公務渠道至少向高階指揮人員、國防人民委員部和各軍區的領導人把問題說穿呢?著名軍事首長列·米·桑達洛夫回憶說:人們對宣告理解得很絕對,“國家權威機關這樣表態,鬆懈了軍隊的警惕性。指揮人員看到這樣表態都堅信,一定是由於某種他們所不知道的情況,我國政府才會如此沉著,認為蘇聯的邊界很安全。軍官們已不再在營房裡過夜。戰士們也不再穿著衣服睡覺了。”瞾矋矔矠
這一切都是由少數幾個人而且往往就是由一個人在沒有對所有併發的和派生的現象進行必要分析的情況下作出決定造成的。結果與他們的想法正相反:柏林根本不理睬塔斯社的宣告。與此同時,習慣於對一切都堅信不疑的蘇聯人卻更加堅定地認為:戰爭不大可能馬上爆發。看來,斯大林在戰前最後幾個月裡過高地估計了外交的作用。當時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出希特勒顯然在把戰火燒向東方,斯大林卻依然迷戀於塔斯社宣告以